朝鲜|热血出征不让须眉 女战士:敌机来了趴在战友身上保护伤员( 四 )


至今牵挂失去四肢的重伤战士
志愿军老战士宋素纯1930年出生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今年已是90高龄,记忆有些模糊。但提起60多年前护理过的志愿军伤员,她仍心疼不已:“为了和平,太多人付出了青春和生命,我们要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950年,宋素纯还在读高中,在老师鼓励下,报名当上了卫生兵。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要出发去锦州学习,她连夜回了趟家,“这一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能回来,得和父母道个别”。
经过3年护校学习,1953年,宋素纯被分配到丹东,在第六陆军医院实习,此后又根据统一安排,辗转好几个地方,负责护理从前线送来的伤员。

朝鲜|热血出征不让须眉 女战士:敌机来了趴在战友身上保护伤员
文章插图
宋素纯,卫生兵,负责护理从前线送来的伤员。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彭年 摄
宋素纯至今记得她遇到的伤情最重的伤员。
被送到后方的伤员,大部分是外伤,胳膊、腿受伤的居多,行动不便,得护士抱起来往病床上放。他们身上打着石膏,抱起来特别沉。一次,宋素纯负责的一位战士抱起来却很轻。放到病床上,揭开被子,宋素纯眼泪落了下来:伤员的双臂和双腿受伤严重,都被切除了。
“他是真正的英雄!”此后,宋素纯特别关心这位伤员。他生活无法自理,得靠人喂水喂饭,上厕所都得人帮忙。
尽管伤势严重,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这位伤员情况却稳定下来,不久就转院了。“现在已经不记得名字了,就记得他是南方人。”宋素纯说,她至今挂念这位英雄。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宋素纯回到辽宁省兴城县(现兴城市)疗养院工作。患者大多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伤员,落下这样那样的伤病,还有不少人长期被失眠困扰。
宋素纯回忆,有位伤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当时敌军炮火封路,前线弹尽粮绝,急需补给。这位伤员在后勤汽车队工作,发动战友组织了一车弹药,顶着炮火送上前线,在送达的时候不幸中弹。
子弹留在肺里。幸运的是,他活下来了。不幸的是,当年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开胸取子弹,只能定期拍片复查,看子弹是否移位。
因为肺部有子弹,这位伤员很容易出现感染,经常要住院。但他很乐观,常常和医护人员聊天,讲当年在战场上的趣事:“发动战友送弹药,我怕大家不敢上前线,故意拿话激将,‘谁要是不敢上前线,谁就不是爷们儿’,没想到大家都不怕,抢着要上前线。”
(采访人员王春岚 刘晨玮 李杏)
【编辑:张颖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