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敢扇太子耳光?《上阳赋》演得真实,因这个“变态”制度( 二 )


士族开始与皇权平起平坐
趁西晋内乱 , 内附匈奴 , 以及鲜卑、羯、羌、氐等纷纷自立 。 公元316年 , 长安被匈奴政权前赵攻破 , 西晋灭亡 。 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士族王导、王敦的帮助下 , 南渡长江 , 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是为东晋 , 这被称为衣冠南渡 。
在东晋 , 曾经的世族转变为士族 , 开始与皇权平起平坐 。
学者田余庆先生在《论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大多数东晋士族并无渊源 , 多是新起家的 。
比如桓温、桓楚的桓家 , 虽出自东汉桓荣 , 但桓荣的六世孙桓范因犯罪 , 被诛三族 , 门户已断 , 到东晋时 , 桓家作为刑余之家 , 并无积累 。
再如王导、王敦的琅琊王家 , 虽托名西汉王吉 , 但中间传承无记载 , 在东汉只有一两代出仕 , 并非显贵 , 直到曹魏时王祥(即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者)才重振家门 。
可见 , 所谓“家族传承”只是传说 , 当时真正的世家 , 如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陈留阮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河东裴氏等 , 根本就没南下 。 阮裕曾嘲笑谢家说:“新出门户 , 笃而无礼 。 ”可见 , 北方世家根本看不上王谢桓庾等 , 也不承认他们是世家 。
那么 , 为何王谢桓庾等在东晋就成了巨族呢?因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原本在皇室中地位甚低 , 既无威望 , 也没实力 。 此前连琅琊王家也没看好他 。 在“八王之乱”中 , 王家支持的是司马越 , 司马越去世后 , 为吸引其旧部南渡 , 才临时扶持了司马睿 。
司马睿作为傀儡 , 只能接受“王与马 , 共天下” , 登基时 , 司马睿引王导同登御床 。
王导扇太子耳光不奇怪
《上阳赋》中 , 王蔺的原型应为王导 , 但王导比司马曜大86岁 , 二人不在同一时代 。
司马睿称王导为仲父 , 任为丞相 , 王导的哥哥王敦手控兵权 , 控制着长江中游 , 当时四分之三的官员出自王门 。 司马睿曾重用寒门出身的刘隗、刁协等 , 抗衡王家 。 王导暗中联络王敦发动叛乱 , 司马睿惨败 。 以王导之权 , 扇太子耳光不奇怪 。
王导左右朝局 , 却没篡位 。 因流落江东的士族仍效忠司马氏 , 但他们又厌恶刘隗、刁协 , 皇权提升 , 必然威胁士族的经济利益 , 所以支持王敦“清君侧” 。 王导后代长期在南朝任官 , 但庸才辈出 , 书圣王羲之即王导的堂侄 , 此时“王与马 , 共天下”已成“庾与马 , 共天下” , 此后又有“桓与马”“谢与马” , 著姓不断改换 , 但士族与皇权始终保持着权力平衡 。
《上阳赋》中的皇帝马曜 , 原型是孝武帝司马曜 , 他本是东晋的中兴之主 , 在谢安帮助下 , 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 司马曜还利用士族后继乏人的空档期 , 恢复皇家专权 。 司马曜好饮 , 醉后劝宠妃张贵人饮酒 , 张贵人拒绝 , 司马曜开玩笑说:你已年老(当时张贵妃近30岁) , 该被废黜了 。 张贵人大怒 , 竟让婢女用被子将司马曜闷死 , 对外称“因魇暴崩” , 居然逃过刑责 。
司马曜死后 , 他的儿子司马德宗继位 。 司马德宗“幼而不慧 , 口不能言 , 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 , 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 后被刘裕所杀 。 司马德宗的皇后是王羲之的孙女王神爱 , 不是谢家人 。

丞相敢扇太子耳光?《上阳赋》演得真实,因这个“变态”制度
文章图片
刘裕像

丞相敢扇太子耳光?《上阳赋》演得真实,因这个“变态”制度
文章图片
王导像
刘裕是寒门 , 但不是寒人
在《上阳赋》中 , 门阀女谢宛如不愿下嫁萧綦 , 其实刘裕也有门第 。
据学者祝总斌考证 , 刘裕的曾祖刘混当过武原令 , 祖父刘靖当过东安太守 , 父亲刘翘当过郡功曹 。 在东晋 , 县令、郡太守一般由士族垄断 , 只是这些郡、县的人口不多 , 说明刘家出身偏低 。 郡功曹“主选举” , 曹魏“皆取著姓士族为之” , 所以刘裕是低级士族 , 可以称为寒门 , 但不是寒人 。
寒门与寒人的区别很大 。 寒人无门第 , 是所谓“役族” , 当时法律规定 , 寒人犯罪 , 罪加一等 。 刘裕时 , 家族衰败 , 已无士族的免役、入仕等特权 。 刘裕登基时 , 曾自称:“我布衣 , 始望不至此 。 ”
刘裕曾从事农耕 , 当皇帝后 , 特意在宫中留了一套农具 , 以提醒后代稼穑之难 , 可他的儿子刘义隆当皇帝后 , 一次意外地看到了这些农具 , 竟大感丢脸 。 刘裕床头挡风的是土障 , 墙上挂的灯笼用葛布制成 , 以麻绳悬挂 。 他的孙子刘骏当皇帝后 , 讽刺说:“田舍翁得此 , 已过矣 。 ”意思是刘裕寝室的标准已超过普通农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