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谈恋爱,曹操不奸诈,关羽变儒雅,《三国演义》在日本变了样

“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开头 , 同时也点出了东周时期天下列国分立、终并于秦;秦亡后楚汉相争、终归于汉;到了东汉末年又有群雄并起、三国鼎立 , 最后西晋一统等史实 , 似乎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认识:统一与分裂不断的循环往复 。 然而 , 从黄巾之乱(184年)至晋灭吴(280年)仅96年 , 在中国迄今长达5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占2% , 但“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连环船”、“赵子龙单骑救主”、“捉放曹”、“刘备借荆州”、“七擒七纵”、“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乐不思蜀”等三国典故、成语、歇后语不仅在中国 , 更是在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历久不衰 。
在与中国频繁的交流中 , 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典籍很多 。 在日本大化改新时代(即公元645年以后)更是如此 。 有许多中文的典籍通过遣唐使、学问僧以及之后陆陆续续的官方交流和非官方的商业走私流传到日本 ,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文化 。 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 , 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 。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 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依据《三国志》与元代《三国志平话》所撰 , 现存最早的刊本 , 乃是明嘉靖元年(1522)序刊本(嘉靖本) 。

刘备谈恋爱,曹操不奸诈,关羽变儒雅,《三国演义》在日本变了样
文章图片
在与中国频繁的交流中 , 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典籍很多 。 在日本大化改新时代(即公元645年以后)更是如此 。 有许多中文的典籍通过遣唐使、学问僧以及之后陆陆续续的官方交流和非官方的商业走私流传到日本 ,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文化 。
日本南北朝后期(1370年代 , 明洪武年间)日本军事故事书《太平记》存在15处与三国有关的故事 , 其中最重要的是刘备“三顾茅庐”与孔明之死:
昔异国有三人 , 吴之孙权 , 蜀之刘备 , 魏之曹操 , 三分中国四百州 , 其志皆一统中国 。 ……蜀之智臣闻此 , 知其贤能 , 奏曰:‘召之 , 授以高爵 , 可任政治世也 。 ’刘备以重币厚礼召之 , 孔明竟辞不就 , 只喜涧饮岩栖 , 闲度日月 。 刘备三顾草庵 , 曰:‘朕以不肖之身 , 求天下太平 。 皆非一人之安身恣欲 , 只为拯道于途炭 , 救民于沟壑 。 若公出良佐之才 , 辅朕心之所愿 , 天下安定 , 何必空待百年 。 夫枕石漱泉 , 乐于幽栖 , 乃为一人之身也 。 治国利民以致大化 , 乃万人之为也 。 ’此言心诚理明 , 孔明无言辞拒 , 遂为蜀之丞相 。 刘备敬重孔明 , 喜曰:‘朕有孔明 , 如鱼有水 。 ’刘备授公侯之位 , 其名曰武侯 。 天下之人惧卧龙之威 , 感其德皆来朝贡 。
此处和《三国演义》中刘备请孔明出山的叙述非常相似 。 另在叙述孔明之死时 , 《太平记》与《晋书.宣帝纪》基本一致 , 但犯了史实错误:魏之曹操忧之 , 将军司马仲达统兵七十万 , 征讨蜀之刘备 。 刘备闻之 , 命孔明统兵三十万 , 拒敌于魏蜀边界之五丈原 。

刘备谈恋爱,曹操不奸诈,关羽变儒雅,《三国演义》在日本变了样
文章图片
魏蜀双方对峙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五丈原镇) , 时间在公元234年(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四月 , 但曹操与刘备已先后于公元220年、223年亡故 , 距离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间至少已相差14年以上 , 所以两国君主为魏明帝曹叡与蜀汉后主刘禅才对 。
到了江户时代 , 《三国志》在日本影响范围扩大了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传播各有进展 , 同时也出现了对于人物行为的专门评论 。 因为那时的学者普遍接受儒家文化 , 所以具有忠臣表现的诸葛亮与具有义气的关羽 , 在这一时期成为备受推崇的对象 。 有关《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 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日本 , 都有着因为典籍流传而带来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
日本庆长九年(1604年 , 中国明万历三十二年) , 为日本江户时代初期 , 时年22岁的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年)所读书目中出现了《三国志演义》一书;1616年 , 江户幕府的缔造者德川家康逝世 , 在他的遗言中 , 就交代了必须把存放在骏府(今静冈县)文库的书籍转移至水户藩、尾张藩 , 其中就包括了《三国演义》 , 证明嘉靖年间的刻本已东传日本 。 不过当时一般日本民众普遍贫穷、无力购买书籍 , 文盲率甚高 , 为娱乐而阅读书籍的情况仍很少见 , 故仅仅只在战国大名、武士阶层和知识份子的小圈子中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