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的祠堂文化

中国的文化很是博大精深 , 祠堂作为中国很特殊的文化 , 在历史的扉页上 , 写着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 我们看电视的时候 , 也会看到一些家族在举行重大的事情 , 商议重大的家族事务的时候 , 会在祠堂里举行 。
祠堂 , 总给人一种肃穆幽深的印象 , 但是 , 祠堂也有很多的忌讳 , 制定了一定的章法 , 甚至规定了有些人是不能进入祠堂的 。

浅谈中国古代的祠堂文化
文章图片
究竟是哪些人不能进出祠堂呢?
第一是小孩子和年轻人如果死在了外面 , 是不能入祠堂的 , 因为小孩子和年轻人的煞气很重 , 死的时候是很不甘心的 , 所以 , 会有很大不详的东西跟着 。
祠堂是处理家族内的人婚丧 , 寿喜的地方 , 如果这些人是在自己的家乡正常死亡 , 办理丧事的时候 , 同一个宗族的人 , 都会帮着在祠堂里给这个人办理丧事 , 这也是我们中国民族的古老传统 。 今天的我们 , 谁家有了红事白事 , 第一个通知的也是自己家族的亲戚 , 因为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个古老观念 , 自己宗族的人 , 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样 , 即使平时很少来往 , 有了大事也得让家族人知道 , 其他的同事 , 同学 , 不通知也不是很紧要的 。
一个宗族的人 , 即使多么繁忙 , 也会来到办事的人家里进行帮忙 , 如果两个兄弟关系不和 , 准备不来往了 , 首先表现在表面上的就是 , 有了红白喜丧事情 , 决不通知这个亲戚 , 这就算是断了所有的联系 。
小孩子和年轻人的阴气比较重 , 所以 , 祠堂是不愿意接受的 , 也就有了小孩子和年轻人死在外面 , 不入祠堂的说法 , 而且小孩子和年轻人如果死在了外面 , 一定要赶紧运回来 , 当天晚上埋了 , 而不是像老人死亡一样 , 需要在祠堂停放几天 , 召开盛大的丧事礼节才下葬 。 年轻人和小孩子 , 都是当天入土为安 , 如果当天没有运到老家 , 会认为是很不吉祥的一件事 , 埋的时候 , 还不能挨着祖坟埋 , 这样也是为了小孩和年轻人的阴气不妨碍自己家族利益的缘故 。

浅谈中国古代的祠堂文化
文章图片
还有就是古代的女人 , 是不能入祠堂的 , 祠堂是男权社会施展自己权威的场所 , 只有男人才能进入祠堂 , 进行各种家族的活动 。 女人出入祠堂 , 除非是是犯了宗族的禁忌 , 进祠堂接受家族人的惩罚 , 比如一些有了丈夫的女人 , 和其他男人发生了不好的关系 , 被人抓住 , 就得进祠堂接受家族长辈的惩罚 , 严重的绑在笼子里 , 和男人一起沉在水里淹死 , 也就是俗话说的“浸猪笼” 。
另外 , 就是入赘的男人是不能进自己祖先的祠堂的 ,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 就连女方的祠堂特也是不能进去的 , 除非是这个男人改姓 , 才可以进女方的祠堂 。 试想一个男人姓自己的姓二十多年 , 入赘让儿子姓女方的姓还罢了还把自己的姓改了 , 相信很多人感觉很难接受 , 于是也就不能入祠堂 。 因为祠堂代表的是一个家族 , 一个家族只能有一个姓氏 , 这个男人倒插门进了女人家里 , 如果依然姓自己之前的姓 , 异性之人是不能进祠堂的 , 他们生的儿子 , 姓母亲的姓氏 , 是可以进祠堂的 , 相当于是家族的一员了 。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祠堂文化里 , 祠堂代表着家族的兴衰 , 大的家族还会找专门的人看护祠堂 , 如果有女人不小心在祠堂门口望了一眼 , 也会接受处罚的 , 严重的还会处死 。
虽然祠堂文化对于女性是如此的苛刻严谨 , 也总有例外发生 , 在安徽省的省歙县棠樾村西 , 有一座专让女人进入的女祠堂 , 它建成于清朝的1805年 , 是棠樾村的盐商鲍启运所建立 , 这个女祠堂的名称为“清懿堂” , 当时这位大盐商为女性发了慈悲 , 为了表彰在徽商做出贡献的女性所建立 , 据说明清两代棠樾村出了很多贞洁烈女 , 她们遵守福德 , 出现了很多恪守礼教的名女子 , “催乳哺弟”、“送夫经商”、“养老恤孤”这些美好的事迹 , 是这些女子们作出的榜样 , 被雕刻成蜡像 , 成为棠樾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她们的牌位 , 历代在清懿堂安放着 , 叙说着她们贞良清白的品格 。

浅谈中国古代的祠堂文化
文章图片
虽然祠堂文化在我们国家成了礼教的代名词 , 可是毕竟还是有些封建糟粕的 , 1927年在衡山县的白果 , 当地的妇女受到先进思潮的影响 , 进入了祠堂 , 成群结队在祠堂里大口吃酒 , 祠堂的家族长辈眼看着她们在祠堂里耍威风 , 也不敢说什么 , 这些妇女以后勇敢地进行了新时代的改革 , 她们解放了自己的小脚 , 要求婆婆不能再苛刻自己 , 要求打破封建的余孽 , 要求丈夫不能随意打骂妻子 , 我们现在的眼光 , 很难说这些女人做的对还是不对 , 但是 , 在打破旧的习俗 , 建立新的制度的时候 , 只有破釜沉舟 , 勇敢地进行改革 , 才能让新社会展现新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