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刘琏|刘伯温为了保住儿子的命,煞费苦心,为何两个儿子都纷纷自杀
【 大儿子刘琏|刘伯温为了保住儿子的命,煞费苦心,为何两个儿子都纷纷自杀】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雷蒙阿隆
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急流勇退,一心归隐田园。可是最终他仍然未能幸免于难。当他生病的时候,胡惟庸派御医给他治病,结果他吃了御医的药以后,病情不但没有缓解,而且很快就去世了。
可以说,明朝官场对于刘伯温来说,是有血的教训的。所以他在去世之前,对两个儿子很不放心,分别给他们作了不同的交代。
他的大儿子刘琏和他一样,爱好文学,文章写得一流。不过性格比较软弱,似乎没有多大的出息。于是刘伯温把一本《天书》取出来,让刘琏不要看,立刻就送进京城,交给朱元璋。刘伯温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他要努力让儿子变得更加不起眼,从而能够安度一生。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刘伯温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儿子刘琏更加不起眼呢?
因为刘伯温知道,所谓的“天书”,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并没有所谓的“窥破天象”。刘伯温能够“窥破天象”,不过是他懂得人情世故,搞清楚了皇权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假借“上天”的名义说出规律和做法而已。他的大儿子刘琏不具备这个能力,又如何运用智慧表达“天命”呢。他本身不能表达,而他又被别人误会他能够“窥破天象”,大臣们不是会找他的漏洞吗?皇帝不是会很忌惮他吗?所以,刘伯温才会想办法让他变得平凡,不被人忌惮,因而也不会被人打击,从而能够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
不过对二儿子刘璟,刘伯温担心就要多一些了。刘伯温对刘璟看得很清楚,这个儿子不是一个可以碌碌无为度过一生的人,他有在官场大有作为的野心,同时也有在官场大有作为的能力。所以,刘伯温在临死前,对刘璟特别交代说,自己准备了一些好的治国理政的建议,希望刘璟能够交给朱元璋。不过不是马上就交给朱元璋,而是等到胡惟庸下台以后才上交。这些治国理政的建议,归纳起来,也就是要重视法制建设,但更重要的是,是要实施仁政,实施德政。
刘伯温对刘璟的这个交代是大有深意的,他希望刘璟能够看清楚时事,在恰当的时候才和朱元璋接触。并且希望刘璟也能够有仁政的思想,并通过这个思想,影响到朱元璋。总之,就是希望儿子谋定而动,事有所功。
文章插图
刘伯温对两个儿子给予了这样精心的安排,那么,这两个儿子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大儿子刘琏很受朱元璋的重视,朱元璋多次召见他,还把他放在不同的岗位去锻炼。不过按照《明史》记载,刘琏最终“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就是说,朱元璋虽然重用他,但毕竟胡惟庸是宰相,很多命令都需要胡惟庸来安排。而胡惟庸对刘琏极为恶劣,多次陷害他。最终刘琏跳入井里自杀身亡。
- 朱元璋|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 伯温|刘伯温智比诸葛亮,才比萧何张良,可结局却是那么地悲凉!
- 伯温|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一件东西,朱元璋临终时恍然大悟!竟痛哭流涕
- 伯温|朱元璋请大臣们吃饭,刘伯温却不动筷,扭头告徐达:我们活不长了
- 朱元璋|大臣整天穿着破旧,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后却怒道:此人杀无赦
- 刘伯温跳起来对朱元璋大呼:“快跑”,救朱一命,最后却死因成谜
- 朱元璋|刘伯温神机妙算,要是没有这个书生,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还未可知
- 朱元璋|刘伯温建议朱元璋“杯酒释兵权”,为何最后还是大批开国功臣被杀
- 东胡|丈夫死后她连生三子,大儿子感到羞耻,她一句话令族人格外崇拜
- 伯温|刘伯温临终前留下一书,曾让朱元璋担惊受怕, 崇祯皇帝奔命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