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陈晓平:一个英国青年的中国皇帝梦

1891年,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之子李洪发动五省哥老会起兵,英国人美生(Mason)负责从香港偷运军火入境,被海关缉获,起事失败。英国青年美生为什么加入哥老会?他出于什么动机参与这一惊天大案?笔者利用《美生中国忏悔录》尝试给出解释。

皇帝|陈晓平:一个英国青年的中国皇帝梦
文章插图
李洪与哥老会
一切要从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说起。
乱世枭雄李昭寿(1822-1881),河南固始人,1853年加入捻军,旋投降清廷道员何桂珍。1855年,李昭寿截获清廷密信要对他动手,乃杀死何桂珍,加入太平军,隶忠王李秀成麾下。1858年,因李秀成受洪秀全亲信排挤,他在滁州再次投降清廷,改名李世忠,积功至江南提督。李昭寿熟知太平军内情,对清军围困天京出力颇多。谢兴尧认为:“太平天国之亡,不无间接受昭寿之影响。”降清后,李昭寿屯兵滁州一带,切断太平军与皖北的联络。李秀成为打开局面,曾会集众将、厚集兵力来攻,李昭寿见招拆招,卒令太平军败退。站稳脚跟后,李昭寿拥兵自重,收税贩盐,富逾王侯,凌轹乡里,俨然一霸。1864年,李昭寿被解除兵柄,闲居安庆。1871年,又因过往嫌隙,绑架悍将陈国瑞,被朝廷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1881年,时有候补知州吴廷选,其家人与李昭寿党羽因细故互殴,李昭寿大怒,率众殴辱吴廷选母、弟,被安徽巡抚裕禄拘捕,上奏朝廷请示处分办法。此时太平军、捻军早已荡平,李昭寿失去利用价值,加之横行不法多年,怨家甚多,朝廷遂下令“即行正法”。
李昭寿次子李显谋立志为父报仇,化名李洪(李鸿、李丰),变卖家产筹措资金,在长江中下游各码头频密活动,联络五省哥老会十余个山堂,定期于1891年11月16日,在湖北沙市、安徽安庆同时起事。后因考虑到安庆清廷兵力较厚,改在防守较为薄弱的沙市发动。李洪“中等身材,刮骨脸,下颏尖瘦,像个书生模样”。他托哥老会江淮一带的总头目匡世明,通过其同党徐春山、徐春庭兄弟,找到镇江海关帮办(Assistant)英国人美生,请他帮忙采购军火。
有关哥老会的起源,学界有不同说法。台湾学者刘铮云认为,哥老会起于湘军中的兄弟结拜,同生共死的誓言,原本是为了提高战斗力,曾国藩曾加以默许。到太平天国失败,被遣散的湘军,不少人不愿回乡务农,在沿江各码头游荡,结成团伙,谋取黑色收入。一些交通线上的小本生意人、茶馆烟馆酒铺老板,以及落魄文人、和尚道士、游方郎中等等,也入会以求得到保护。笔者认为,哥老会核心成员很多是清廷军事体制中的失意者,大多是没有家庭拖累的“光棍”。他们曾经为朝廷卖命,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对清政府与既得利益者产生怨恨,一旦有人出钱、供应武器,他们无所畏惧,只求一逞,因为“无产者在这场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语)。这些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只不过是仇恨清朝,并非真的热爱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