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为什么说齐国并非是春秋时期的真正霸主?( 二 )


霸主|为什么说齐国并非是春秋时期的真正霸主?
文章插图
周公画像没有地缘实力作为基础的霸主,是“空中楼阁”对齐国来说,平王东迁后是中原诸侯内乱的权力真空期,抓住这一机会吞并鲁国,将山东半岛整合成一个完成的地缘,才有成为霸主的希望,否则对于这种“支离破碎”的诸侯国,不但缺乏像晋、楚那样的战略纵深,而且有天然的敌人鲁国。这种地理局限,对于一个想要成为霸主的诸侯国来说,是致命的。吞并鲁国、整合地缘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齐国要超越这种大自然的局限是很困难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鲁国成为晋、楚两国遏制齐国的最佳工具,齐国虽然实力远高于鲁国,但他们依然拿受晋楚“无私而慷慨”援助的鲁国毫无办法;而且后期再来吞并鲁国,从政治方面来讲,又是不明智的,在中原诸侯恢复过来之后,在齐国自身实力不足以对抗中原诸侯的前提下,吞并一个久负盛名的姬姓诸侯国将背负巨大的政治包袱,很容易受到制裁,甚至被群起而攻之。在战国时期,齐国就尝过这样的苦果,齐国因缺乏政治和地缘的双重考量,贸然出兵宋国,虽然顺利吞下宋国,却受到了燕、秦、赵、魏、韩五国的联合打压,最终齐湣王出逃,可谓是得不偿失。如此可知,齐国想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霸主,是免不了要走艰难的扩张之路的。然而,齐桓公却没有进行领土扩张,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条拉拢诸侯、使其自愿加入齐国阵营的道路,并以此形成一个松散的联盟,扩大了齐国的势力范围。
霸主|为什么说齐国并非是春秋时期的真正霸主?
文章插图
《东周列国·春秋篇》齐桓公剧照统一的价值观,是结盟的前提。齐国作为一个异姓诸侯,没有相应的号召力,也无法让中原诸侯心服,所以他们不得不借着周王室的余威,打起“尊王”的旗号,极力维护旧有的礼仪体制。如齐桓公不惜杀死扰乱鲁国继承制度的妹妹哀姜,立鲁僖公为国君,稳定了鲁国的形势,从而得到鲁国这个最重要盟友的支持。共同的安全利益,是结盟的核心。除了“尊王”之外,齐桓公还干起祖传的“老本行”——“攘夷”。他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和维护了饱受夷狄侵扰的诸侯国,首先救助了被夷狄攻伐的卫国和邢国——“齐人救邢……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可以说,齐桓公对邢、卫两国的处理是十分周全的,一方面笼络了众诸侯之心,有利于将饱受夷狄侵扰的诸侯国招揽至自己旗下,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将邢、卫两国重新安置,既为齐国承担了对抗西北方向夷狄的缓冲护卫工作,又让齐国的势力向中原更进一步,可谓“不计小者,方有图霸之心”。更不用提齐国与楚国的对抗。他们将楚国压制回信阳,齐桓公随即顺利举行了有宋、卫、郑、许、曹等中原诸侯参加的“葵丘之盟”,还得到了周天子的赐胙,齐桓公的个人威望一时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