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为什么说齐国并非是春秋时期的真正霸主?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当周王室建立的格局维持不了平衡状态时,诸侯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改变这个体系、转而由自己主导是有利可图的。这其中带来巨大的资源和权力转移,让每个有机会接过周王室权力之杖的诸侯国无不跃跃欲试。然而,真正最终崛起并成长为霸主的国家,也不过仅有晋、楚两国而已,其他更多是行百里而半九十,或者是南辕北辙走了弯路。如“欲速则不达”的齐桓公和他的齐国,虽有“霸主”之名,却无霸主之实。高者在腹,下者在边齐国的建立,与周王室在山东半岛的扩张战略有紧密的联系。山东地区的地形,中间是泰沂山脉,三面都是平原,东面为渤海、黄海环抱,齐、鲁两国分别在泰沂两边,可谓依山临海,控制一方,确实体现了周王室在山东设立军事据点的老辣眼光。不过,出于对血缘的极度重视,周王室对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周公与姜太公——的安排可谓天差地别。齐国在分封建国之初,就肩负起为周王室攘夷的重任。《史记》云:“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这里所说的东夷人就生活在山东半岛最东边的丘陵上,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氏族。如果我们从这个“夷”字上看,甲骨文作“从曲从甲”,此字像人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弓,再结合东夷人地缘来看,应该可以判断其以渔猎为生,对弓箭运用娴熟,自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以农耕为主的周王室在东方的威胁者。为了对抗东夷人,周王室利用以军事能力闻名的姜太公去对抗这块“硬骨头”,既是知人善任,又无形中维护了本族人周公长子伯禽的利益。对姜太公的英勇善战,《诗经》曾记载其在“牧野之战”时的英姿:“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霸主|为什么说齐国并非是春秋时期的真正霸主?
文章插图
姜太公雕像为了让齐国能放手去对付东夷人,周王室还特别赋予了齐国本来只属于王室的作战权,且是仅针对东部地区的“有限作战权”。如齐桓公率领诸侯伐楚时,管仲曾理直气壮地阐明齐国此次征伐的权利,以说明伐楚的正当性——“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当然,像齐国这样有征战权且军事素养极高的异姓诸侯,对付敌人是尖兵利器,如果反过来对付自己,将是极大的隐患。周王室当然要在隐患未发生时做出一定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齐国所在的山东半岛可以说远离周王室心脏地带,处在东部平原外围遥远的边缘地带。这名副其实的“遥远的东方”,对中原的影响微乎其微,并不具备入侵中原的地缘基础。如果以围棋来比喻,齐国的地缘只能算“下者在边”,最多算有割据一方的实力,而无威胁中原的潜力。加上山东整体地势平坦,缺乏纵深,封闭性、防御性远不如中原地带,三面均可能受敌,几处险要一旦被突破,全境即可能被击穿。不仅如此,周王室还割裂了山东的地势,以中部弧形的泰沂山脉为切割点,将山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属齐国,西南属鲁国。鲁国乃是周武王亲弟弟周公的封国,周公对于周王室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不必多言。因此,可以说鲁国不仅是周王室最倚重、最信任的诸侯国,也是周王室东部利益的“代言人”。可见,位处东部一隅的齐国,如果想要对中原施加影响,必然躲不开鲁国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