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八国联军与清军的武器哪家强

文|陈卿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从大沽口登陆,一路攻天津、占北京。一场战争,决定输赢有很多因素,人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双方武器装备的对比。1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一位意大利军官向本国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关于在天津附近武库中所发现中国新式军用物资报告单》。在这份清单中,我们赫然发现,清军的武器装备根本不次于八国联军。清单所列如下:36门克虏伯大炮,口径87毫米(1897年德国埃森制造),折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1897年德国埃森制造),折合2.75英寸。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折合2,24英寸。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口径47毫米或1.85英寸。42门大炮,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据《义和团运动兴衰史》记载,在天津城保卫战中,守卫天津的是正规清军——武卫军,约2.5万人,另有芦勇、保卫军、安卫军,排枪队,1万余人。同时还有直隶各地赶来增援的义和团,多达5万人。八国联军方面,在大沽口登陆的士兵为1.4万人,总共携带火炮89门。7月12日,进攻天津的联军陆续增加至1.7万人,其中进攻天津南门的4500人联军,携带火炮24门。而联军的单兵武器基本都是各种步枪,比如德国士兵,使用的是1898式毛瑟步枪。此为后装单发步枪,枪支重量3.9 公斤,长度1.1075 米,有效射程800 米。意大利士兵使用的是马林瑟-卡尔卡诺91步枪。日本士兵使用的是30式步枪,最大射程可达3700米,是联军中射程最远的步枪。从武器库的清单可以看出,总体对比,清军无论从士兵规模与武器数量、质量,均不比八国联军差,甚至有些还要强。武器库的中武器,足可以再装备一支同样规模的联军。但仅仅两天,清军便溃败而逃,天津城陷落。直隶提督兼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战死沙场,壮烈殉国。诡异的是,聂士成死前,一定要扛着目标明显的“聂”字旗,结果被八国联军集体扫射,打成了筛子。清军武器库中的武器,自然成了八国联军的武器。八国联军如虎添翼。

口径|八国联军与清军的武器哪家强
文章插图
2再看大沽口之战,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八国联军想取得胜利似乎也没那么容易。大沽口有四座炮台,分别坐落于海河两岸。守卫炮台的清军有3000人,共装备有德国克虏伯、阿姆斯特朗大炮与国内仿制的各种口径火炮共170门。水面上还有4艘崭新的德国鱼雷艇。一位法国军官在占领大沽口炮台后曾说,“像这样的炮台,简直是对峙平列着,看上一眼便给人一种险恶和恐怖的感觉。”八国联军在大沽口附近有30艘军舰,但由于水位过低,只有10艘可以行动。清军170门火炮、4艘鱼雷艇面对八国联军10艘军舰,且清军炮弹的数量与质量都强于联军,结果大沽口炮台还是陷落了。战争还是比较激烈的。67岁守将罗荣光率领清军主动向八国联军开炮。八国联军的10艘军舰,有9艘遭到不同程度打击,而此时,清军的4艘鱼雷艇还没有上阵。北洋水师提督叶祖珪不知怎么想的,竟然一动不动。结果,4艘鱼雷艇被八国联军两艘小艇俘获。尽管没有鱼雷艇,清军在炮击中也是占了上风。眼看胜利在望时,一个法军的炮弹击中了北岸炮台的弹药库,导致巨大爆炸发生。奇怪的是,后来南岸炮台的弹药库也被击中爆炸。没了弹药,军心动摇,清军只能用步枪抵挡冲锋的八国联军,甚至还要近距离肉搏。最终,寡不敌众,大沽口才彻底失陷。按说清军的装备是强于八国联军的,但还是被打败了。两个弹药库先后被击中,这绝不是运气的问题。事实上,八国联军在两个月前,就做足了侦察工作。经过详细的侦察、勘测,反复计算,对于每个炮台目标,都能做到精准打击。所以尽管清军武器占优,但伤亡比例远远大于把八国联军。在清军看来比较隐蔽的弹药库,或许在八国联军看来,也并不是多大的秘密。3目光再转向八国联军的进京部队。5月31日,第一批八国联军,也就是使馆卫队开赴北京。联军官兵共356人,其中英军携带1挺努登费尔机枪,美军携带1挺柯尔特机枪,意大利军携带1门火炮,也叫一磅炮,即每发炮弹重一磅。八国联军的装备并没有想象中的奢华。6月10日,西摩尔率2053人联军士兵乘火车从天津出发。除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外,其它枪炮只装了一个敞篷车皮,共携带有1门六磅速射炮、6门野炮、10挺机枪。就是这样的简装八国联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遭遇义和团、清军多次袭击,最大规模时,清军有3000人,义和团有2000人。八国联军就是靠着这些武器抵挡了半个月。虽然进攻北京失败,但清军与义和团的死伤远远多于八国联军。仅仅在所谓的廊坊大捷一战中,甘军就死伤400多人。相反,八国联军在17天中,共死亡62人,伤228人。8月13日深夜开始,八国联军开始攻打北京城。攻城的联军其实只有五国,日、俄、英、美、法等国,总兵力为1.5万人。京城内外共有清军8万人,义和团为5万人。守城的清军分为几种,其中甘军驻守广渠门、朝阳门、东直门;武卫中军驻守西华门和棋盘街;八旗、绿营驻守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神机营与虎神营守卫各门城楼;八旗的前锋和护军负责死守紫禁城。在这些清军中,甘军战争经验丰富,实力最强;武卫中军成军晚、装备差,实力次之;神机营、虎神营、八旗、绿营等都是清朝的老式部队,实力最差。根据《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一)》(八国联军侵华卷)统计,当时内城七门的八旗守军,武器大都为抬枪、洋枪、后膛洋枪、神威炮。除了后膛洋枪外,其它装备大都是旧式武器,也就是基本应该淘汰的武器。例如使用黑火药的前膛枪,射程短,发射速度慢,枪管发热还容易炸膛。后膛洋枪则进步很多,但装备数量却很少。荒唐的是,义和团将四处搜集来的女人的裤子,便桶和尿壶挂到城墙上作为武器,据说可以抵御八国联军。14日下午三时,八国联军就攻破了北京城。清军死伤无数,溃败逃散,京城内乱成一锅粥。八国联军则死亡91人,伤346人,比攻打天津的损失还小。4同样的北京战役,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英国采访人员辛博森的记载。据他所著的《更子使馆被围记》中记载,当时,23岁的辛博森是税务司的一名秘书,兼职为媒体撰写报道。他所在的使馆区,已经被清军围困了数周。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他正与使馆的卫队一起,同样与清军进行着激战。8月13日,辛博森发现,部分清军的援军使用的是慢立克枪,是用于攻击的最厉害的武器,给使馆卫队造成了很大压力。而当时的俄军中,也有很多慢立克卡宾枪。次日,辛博森又在清军中发现了毛瑟枪、滑膛枪。在辛博森的笔下,我们发现当时外国使馆卫队的武器,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意大利点火式弹道火炮,可以任意变换方向进行扫射,但炮弹特别小,类似装载口袋里的玩物,杀伤威力很一般。最新的武器就是奥地利的机枪,一分钟时间可发射600颗慢立克子弹。缺点是不容易瞄准,弹线过高,容易浪费子弹。他们还有英国的诺登费尔特炮、美国的小型柯尔特炮。但据说前者根本不好用,只有柯尔特炮用起来比较顺手,尽管是单管式,但弹道很直,杀伤威力巨大,其它武器所有杀伤力都比如柯尔特炮。鉴于防卫武器比较单薄,使馆卫队也着手自行制作土炮。几名水兵冒着危险,尝试将钢和铁炼到一起,然后用木材包住,再加上一根生锈的炮管,居然也制成了一门简易的大炮。实战后发现,威力还不错,差不多与十二磅炮弹威力一样。辛博森也注意到了清军的大炮,他发现,清军使用的大炮款式比较老,炮兵经验欠缺,至少是不熟练。炮弹有时是炸裂的,有时居然还是生锈的。5清军整体失败,总体与武器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人们能够想到的其它因素,大概只有军队素质,训练方法等,这些方面肯定无法与八国联军相比。因为清军中,士兵素质最高的武卫军也是学习的西式训练方法,购买西式装备。武卫军只是学习了皮毛,他们都是由淮军、甘军、毅军改编而来,传统的勇营制度影响很深,各种弊端凸显,比如粮饷供应不足,后勤保障不力等。其实,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北方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天津机器制造局,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该生产基地便成了敌人的基地。没有了军火供应,京津乃至整个直隶地区的清军,自然会缺枪少炮,弹药不足。而洋人缴获了武器库,又占领了军火基地,军火供应相当充足。即使打持久战,八国联军也有很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