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二战中的雪地摩托,让士兵在雪原上飞驰,连德军也羡慕的装备
螺旋桨式雪地摩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战前几年,当时还算不上顶级设计师的西科斯基将螺旋桨、雪橇和座舱相结合,制成了一种依靠螺旋桨推动的自动雪橇,并在随后几年里成功地投入民用市场,到一战后期曾投入战场,开始进入军事领域。
文章插图
其实一战后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类装备的作用,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十分小众的装备,不过1939年的苏芬战争改变了苏军的看法,缺少雪地机动装备的苏军,在依靠雪橇快速机动的芬军面前损失惨重,在厚厚的雪地里雪橇比坦克履带更可靠。
战斗中苏军发现但凡装备了自动雪橇的部队都能很好地应对芬军,而那些损失惨重的部队往往缺少雪橇,随后在国内大量征集各类型的雪橇设备。
文章插图
1942年,二战中的苏军挺过了最艰难的前期作战,逐步稳住了战线,由撤退变为僵持,甚至开始考虑全面反攻。也正是这一年下半年,苏联研制成功了NKL-26型重型装甲自动雪橇,并以它为载具建立战斗雪橇营。
文章插图
【 雪原|二战中的雪地摩托,让士兵在雪原上飞驰,连德军也羡慕的装备】NKL-26自动雪橇有一个封闭式的胶合板车体,它的前端式是驾驶位,中部是车长或者乘员舱,左侧中部位置有出入的舱门,后方则是一台M-11G星型活塞发动机,驱动一副直径2.35米的木制螺旋桨。它的行走结构为安装在车体两侧的4具独立弹簧悬挂的滑橇,滑橇本身也是搭乘士兵的落脚点。装甲防护方面比较差,只在车体正面安装了10毫米厚的装甲板,驾驶员的正面和两侧有舷窗可供他观察情况。武器装备为顶部一挺7.62毫米DT机枪,并带有一面小小的护盾和一个弹壳收集袋。
文章插图
NKL-26并不是重甲装备,甚至连轻型装甲都算不上,不过它的优势在于雪地机动性好,而且是雪越深对它越有利,当坦克都不得不在雪地里缓慢的移动时,它却能轻盈地飞奔起来,最快能达到将近70千米的时速,崎岖地形下最快为30多千米的时速,相比较而言其实已经很快了,毕竟士兵在厚厚的雪地里奔跑速度比正常步行速度都快不了多少。
它的转向系统很有特色,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操控,转弯时四具滑橇同时转动,不像汽车通过前一对车轮调整方向。
文章插图
苏军也明白这些自动雪橇的优缺点,战斗雪橇营并不投入一线作战,往往以排级单位执行侦察、巡逻等任务,与他们一同作战的还有步兵滑雪部队和另一种轻型自动雪橇,士兵们就像搭乘T-34坦克一样踩在NKL-26的滑橇上一起机动,也可以用拖绳让自动雪橇拉着走,这种操作模式很有苏军特色。
- 犹太人|二战时,德国极力迫害犹太人,却为何仍有15万犹太人加入德军?
- 二战后,骆驼香烟成为了德国的通用货币,美国士兵大发其财
- 处理|清朝宫中的妃子去世后,她们的首饰是怎么处理的呢?
- 汉语|清末民初汉语中的“一义多形”
- 刘备用人艺术有多高?从魏延守汉中、张飞守阆中的安排就能看出
- 美国大兵风流成性,越战留下五万私生子,至今都是越南人心中的痛
- 此皇帝因偷国库中的钱,结果朝会时被群臣从龙椅上拖下来痛打20棍
- 二战|二战期间,少见的女子防空部队,见证轴心国实力不复当年
- 参加过二战的“熊士兵”:不仅会抽烟喝酒,几百斤炮弹扛起就跑
- 先生摊边坐,少女骑车过!1939年日本人镜头中的北京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