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成语“纸上谈兵”说的什么典故?长平之战该谁负责,赵括吗?( 二 )


而赵国虽然自赵武灵王开始,实行胡服骑射,大大增加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但就综合国力、军事力量上还是比秦国差了一筹。
【 负责|成语“纸上谈兵”说的什么典故?长平之战该谁负责,赵括吗?】在这场战争的前半部分,主帅老将廉颇一看秦军还是蛮强的,估计很难取胜。再加上赵国高层有指示,所以干脆避战,想和远道而来的秦军打消耗,认定长途奔袭的秦军一定后勤补给不足,最后只能撤兵。
结果让赵国高层和廉颇大大失算了,十几个月下来秦军没撤一兵一卒,甚至还从国内不断增兵。后勤粮草也是车载马送,不惜血本的大量运来,这根本就是要死磕到底的架势。

负责|成语“纸上谈兵”说的什么典故?长平之战该谁负责,赵括吗?
文章插图
战争初期,赵军就应该发挥骑兵优势
赵国眼看失算,只能兵来将挡,继续调兵到前线和秦军屯兵对阵。但实际上,赵国的这种做法是错的。赵国的胡服骑射凭什么能够名震天下?凭的就是战马的机动性。
在对峙前期,赵军完全可以在秦军还没有成形之时,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凭着机动性极强的骑兵部队,不断的、快速的主动攻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闪电般出击。完全有希望在秦军没有准备好之前,就打乱秦军的阵脚,那后来的战争局势就对赵军很有利了。
这下可好了,长时间的对峙。就导致秦国有充足的时间从国内调动精锐,最终形成固守阵型。秦军的强弩硬弓在当时堪称是举世无双,秦军军队已经成了气候。而赵国最大的骑兵优势,面对着已经准备好的秦军阵营,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最关键的是,打消耗战打得就是综合国力,当时的秦国国力远远超过赵国。赵军这么一搞,就相当于用自己的弱点去对阵对方的最强点。所以,对峙初期赵国或许还能扛得住,可是时间长了,国力的强弱就显示出来了,赵军已经注定是失败的。

负责|成语“纸上谈兵”说的什么典故?长平之战该谁负责,赵括吗?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的元凶应该是赵国高层
果然,赵国的粮草物资供应不上了,这消耗战打的就是后勤,战争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再加上赵国国内青壮年劳动力,陆陆续续40万人都跑前线去了,农业生产等国内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受到了巨大影响。恶性循环之下,赵国的后勤供应更加趋于崩溃。
此时的赵国只能向他国借粮,可问题是秦国实施的远交近攻策略非常成功。其他国家要么和秦国关系好、要么是不敢、要么是没实力、要么就是太远。所以,最后赵国无奈之下,只能决定速战速决,因为赵国真的耗不起了。
但事实上这场仗已经没有希望了,面对秦军的强兵劲弩,速战速决那肯定是失败的。老将廉颇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不愿承担这样的政治责任,他也承担不了, 于是依然是避战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