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人人爱张汤,人人恨张汤( 三 )


孟子说:“长君之恶其罪小 , 逢君之恶其罪大 。 ”君主交代了一个坏任务 , 你去贯彻执行 , 这叫“长君之恶”;君主有了坏想法 , 还没想好怎么做 , 你替他把方案拿出来 , 这叫“逢君之恶” 。 如果说其他酷吏只能算“长君之恶” , 那么张汤这样一个掌握财经、法律、意识形态的全方位高手 , 就是真正的“逢君之恶” 。
张汤的遗言
张汤这么聪明 , 一定会意识到 , 事态这么发展下去 , 自己很危险 。
从他的角度说 , 当然最好是满足皇帝的意愿 , 同时又尽量少得罪人 。 但汉武帝更愿意把各种得罪人的事都交给张汤去干 。 再好用的刀 , 杀人太多也会钝 , 到那时 , 皇帝自然会想换一把刀 。 更重要的是 , 皇帝永远都不缺愿意给他当刀子的人 。
《史记》记载:“汤为御史大夫七岁 , 败 。 ”逼死张汤的有三股势力:第一股是皇帝的兄弟、赵王刘彭祖 , 检举张汤在策划大阴谋;第二股是另一位酷吏减宣 , 查到张汤曾陷害过一个叫李文的官员;第三股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 , 检举张汤泄露朝廷机密给商人赚钱 , 和他们分赃 。
张汤被迫自杀了 , 临死前说:“我也没什么功劳 , 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得到皇帝提拔 , 做了这么大的官 。 陷害我的人 , 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 。 ”
张汤死后 , 他的兄弟、侄子想厚葬他 , 但他的母亲说:“张汤是天子大臣 , 被人用污秽恶毒的言语中伤而死 , 哪里用得着厚葬?”于是用牛车把他的尸体拉到墓地 , 下葬时有棺无椁 , 也就是普通士人的待遇 。 显然 , 张汤的母亲是想用这种寒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
汉武帝听说了 , 感叹:“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 ”于是派人调查张汤的家产 , 总共不过五百金 , 相当于五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 , 但以御史大夫这种级别的高官来说 , 自然算穷的 。 而且这五百金都能说清楚来源 , 和商人串通发财的事纯属子虚乌有 。 于是 , 汉武帝把三长史全部处死 , 丞相也被吓得自杀 。
这件事听起来 , 和战国时吴起死后复仇的故事有点像 , 但细究起来则不太一样 。 张汤报仇 , 远不如吴起彻底 。 逼死张汤的三股势力 , 他只报复了1/3 。
这也正是张汤明智的地方 。 他的临终遗言 , 不提刘彭祖 , 因为汉武帝面子上特别讲究“亲亲之道” , 不会因为冤枉了一个酷吏而去动自己的兄弟;也不提减宣 , 那个案子证据确凿 , 提了只能证明自己罪有应得;只有三长史这边 , 自己确实是被诬陷的 , 把焦点集中到这里 , 更能激起皇帝的怜悯之心——张汤的遗言 , 重点不是报仇 , 而是为儿子铺路 。
张汤的儿子张安世 , 和司马迁是同事 , 在宫里做郎官 。 司马迁记录:“上惜汤 , 稍迁其子安世 。 ”现在张安世可以升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