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汉匈战争引发的改革:奠定封建王朝两千年财政雏形( 四 )


改革|汉匈战争引发的改革:奠定封建王朝两千年财政雏形
文章插图
四株钱样式既然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国家吃了大头,民间偷铸白金币又从中吃掉小头,汉政府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加强市场监管,准备将小头也一并吃掉,但利润空间实在诱人,私自铸币的行为难以约束,汉庭提高监管队伍的成本逐年增加,于是就触发了更高层面的金融改革,那就是将所有的铸币权收回国有,并出台法律严惩民间私铸货币的行为。这一改革带来的是国家对货币的“偷工减料”,即压缩铸币成本,从中榨取利润。当货币政策在国家机器中取得良好成果后,白金币也就随之退出市场,汉朝的货币再一次回归正常,而这一折腾后,汉庭不仅收回了铸币权,实现了金融垄断,还从中榨取了不少民间财富,可以算是历史上比较成功的资本运作。“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汉武帝的货币改革中也暴露出巨大问题,比如白金币的偷铸行为使汉庭的监狱住满了囚犯,以至于汉武帝无奈的赦免了几十万偷铸者的死罪。汉武帝也是在金融手段推行之后开始将目光投向官办企业上,而企业投资的目标则被锁定在盐和铁上,因为这两大行业在汉代可以称之为支柱产业。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初的商贾巨富几乎一半是盐、铁起家,汉武帝起初想通过这些巨富的“支援“渡过财政危机,其手段就是推行商业税。但这种搜刮财富的力度根本无法满足战争的消耗需求,于是在主管盐政的大农丞东郭咸阳、主管铁政的大农丞孔仅的筹划下,将盐、铁的开采权与经营权收回国有,对民间私自开采、经营盐铁生意者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法令,并成立了一套国家盐、铁经营管理班底,实则为最早的国企雏形。
改革|汉匈战争引发的改革:奠定封建王朝两千年财政雏形
文章插图
煮盐作坊如果说盐、铁行业是实打实的国企雏形,那么汉武帝推行的“均输”和“平准”政策就是国有性质的“投机倒把”。由于汉代的税收以粮食为主体,汉武帝的均输政策就是让地方政府把税收所得的粮食就地变卖成钱,或者换成土特产品,然后再将土特产品拉往异地卖掉,这样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又使政府赚得差价;平准则是在地方建立粮食储备库,丰收时低价收购粮食入库,灾荒时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利,一方面是稳定灾荒时的粮食价格,一方面又成为政府创收的一条出路。这两条政策皆是由政府主导,故而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土特产品在异地出售时故意抬高价格,又如平准仓里的粮食并没有成为特殊时期调控粮价的物资,反而成为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小金库。但无论如何,这两项政策使汉武帝时期的地方政府具备了国企管理的模型,为战争时期的财政增收带了一定帮助。综上,汉武帝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并非只是表面的“不教胡马度阴山”,而是在战争状态下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尤为杰出,他对于财政的改革虽然表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但并没有造成社会的混乱,反而为汉家军远征漠北提供了持续且有力的支撑。汉武帝的改革改变了汉初以农业税、人头税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局面,使国家财政收入愈发的依赖帝国垄断下的金融市场和国企利润,而金融垄断与国有企业也成为我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财政标配。参考史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