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汉匈战争引发的改革:奠定封建王朝两千年财政雏形( 二 )


改革|汉匈战争引发的改革:奠定封建王朝两千年财政雏形
文章插图
汉武帝剧照马邑之围不仅没能成功,反而拉开了匈汉之间持久战争的开端。此后,匈奴人扩大南下侵扰的规模,汉武帝则在五年之后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北伐战争,而这一战中,汉家四路大军中的名将公孙敖、李广皆惨败;公孙贺溜了一圈连匈奴的影子都没找到,唯一一位有所收获的是并不被看好的小将卫青,他斩杀了七百余匈奴骑兵,但这个斩获与投入的人力物力并不成正比,汉家军即没有大规模歼灭匈奴有生力量,亦没有获得势力范围和战略物资。反而在次年,匈奴主力突然攻杀了汉庭的辽西太守,俘虏两千余人北迁。这正应了韩安国的猜想,汉家与匈奴的战争并不划算。这也给匈汉之间的战争定下格调,那就是汉家并不会在战争中获得及时的回报,他所能获得的回报只可能是未来的边疆稳定,也就是说汉军无法实现以战养战的常规策略,只能是无尽的投资。然而卫青在首次北伐中的收获让汉武帝看到了希望,公元前124年,汉家已经从首次北伐当中休养了5年,此时的卫青也已经成为车骑将军,接下来的两年中,卫青统帅北伐大军出塞六百里进攻匈奴右贤王,斩获一万五千人;随后又从定襄出发,北驱百里斩杀匈奴一万九千人。光看击杀人数的话,这个数据较五年前确实令人振奋,但这两次远程奔袭的成本实在太大,其中汉家损失兵马十余万。随之而来的善后与安抚工作花费二十余万黄金,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换算,约合二十余亿钱,如果将汉庭官僚体系一年的俸禄换算成钱,也仅仅是三千万钱左右,也就是说这两次远征的善后工作就已经花费了汉庭几十年的公务员工资。如果算上战争本身投入的物资与粮食,几乎已经打光了文景之治时期积攒的家底。且俘虏的匈奴人以战俘的身份白吃白喝,既不会从事农耕生产,汉军也不敢将其投入到后勤劳作上去。
改革|汉匈战争引发的改革:奠定封建王朝两千年财政雏形
文章插图
卫青、霍去病开弓没有回头箭,卫青已经扬名立万,下边轮到另一位名将霍去病登场,这位年轻的将领将长途奔袭战术打的比卫青更漂亮,连续两次单独出击匈奴,直接促成了匈奴浑邪王归顺汉庭,成为分裂匈奴的重大转折点;后从东路深入漠北,配合西路卫青直捣黄龙,留下封狼居胥的千古美名。与卫青成名如出一辙,霍去病也是在战争中施展了自身的军事天赋,汉匈战争也成为这两位名将丹青流芳的阶梯,而这个阶梯的搭建不仅是实打实的军费开支,更是诸多方面配合的成果。为了方便战略物资的运输,汉庭投入巨资开凿运河;战争对马匹需求较大,汉武帝迁中原十万百姓于关西养马,吃穿住行全由政府补贴;战争中的善后、安抚、奖励等花费为五十万斤黄金,约五十亿钱,这样持续的边境战争使汉朝本来较为健康的财政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因而汉武帝必须在战争的过程中推行财政改革,用以支付高昂的战争成本。战争中的财政改革以上说到了卫青成名的两战打掉了汉初休养生息时的财富积累,而这两战只是汉家军对匈奴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这是汉武帝发动战争的“成果”,也证明了匈奴并不可怕,至少说明自己在对付匈奴这个方面要比高祖成功,这个在精神层面构成了汉武帝扩大战争规模的内在驱动。从战略角度考虑,汉家军已经具备向漠北渗透的实力,或者说能够看到将匈奴驱离边境甚至将其分化的可能,所以这又构成扩大战争规模的外在动力。但此时的财政状况达不成扩大战争规模的客观要求,故而开源节流成为汉武帝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