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都是秦晋燕赵魏楚争霸,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二 )


统一|都是秦晋燕赵魏楚争霸,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文章插图
三、为何二者走向不同?1、政治原因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一章中说过:“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地主阶级兴起。分封制走向式微,各国设立郡县,为后来秦朝实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各国为了争霸广纳贤才,推行变法革新,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而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使朝政被门阀士族所操纵,连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都是在其后的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更是在隋朝统一全国前才采用,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活力不足。所以东晋十六国之后也就并没有统一而是走向南北对峙。
统一|都是秦晋燕赵魏楚争霸,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文章插图
2、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铁器牛耕的使用,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从而推动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更是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从而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同时“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而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使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出现了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很多百姓为了自保选择躲入坞堡,造成宗主瞒报人口导致编户齐民的大量流失,直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才得以改善。因此经济基础也决定了东晋十六国之后并不像春秋战国那样迎来全国统一。
统一|都是秦晋燕赵魏楚争霸,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文章插图
3、文化原因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文化的大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而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独尊局面被打破,玄学盛行,人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转向求佛问道,对现实的关注度降低。与春秋战国相比同属分裂时期但知识分子却被迫依附于政治集团。文化上陷入低谷也决定了东晋十六国无法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那样为即将到来的统一做好准备,而是走向了南北对峙的道路。
统一|都是秦晋燕赵魏楚争霸,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文章插图
4、地理原因“五胡十六国”时期,正是欧亚大陆遭遇“蛮族入侵”浪潮的阶段。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一章中说过:“自秦汉至南北朝,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段落,隋唐以后,却又是一个新段落了。这一个新段落中,初期的形势,乃是从五胡侵入中原以后逐渐酝酿而成的,在隋唐兴起以前,实有加以一番检讨的必要。”因此“五胡入华”相对于此前中国历史进程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冲击,使得各民族在中国北方混战长达一百余年才由北魏初步统一(后北魏又分裂为东西魏),成为秦朝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进程也让位于战争和民族融合(一直持续至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才完全融合)而进展缓慢,从而促成了南北朝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