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处死更省事,为何帝王却对流放乐此不疲?背后是对人心的洞彻

俗话说:“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 。 在社会群体中是如此 , 而对一个国家则更是如此 。 为了保障国家的稳定及统治者的权威 , 古代针对各种各样的犯罪制定了非常多的惩处手段 , 不少刑罚至今听起来都让人闻之色变 。

明明处死更省事,为何帝王却对流放乐此不疲?背后是对人心的洞彻
文章图片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 , 残忍的刑罚也不会胡乱实施 , 轻罪一般杖责惩处 , 重罪则坐牢、抄家或处斩 。 但是在历史中 , 除了这些刑罚外 , 如果罪行不小 , 朝廷还有着其他处置办法 , 那便是发配充军 , 进行流放 。 而流放的选择之处 , 也大多以边远地带及荒郊野岭等苦寒之地进行选择 。 为了流放犯人 , 朝廷得派遣押运人员进行押送 , 同时还会和沿线城市的官府打好招呼 。 这种做法相比前面几种 , 无疑费力许多 , 甚至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 那为啥会出现这种行为呢?

明明处死更省事,为何帝王却对流放乐此不疲?背后是对人心的洞彻
文章图片
其实之所以这样 , 则和统治者的“仁慈”密不可分 。 如《大清律例·名例律》中 , 就曾写到:“不忍刑杀 , 流之远方” 。 将犯人流放 , 虽然在程序上来看 , 稍费了点力气 。 不过 , 却体现了统治者对仁政和慎刑的重视 。 当然 , 如果仅仅是为了体现仁慈 , 根本不值得帝王们频频宣判流放 。 而流放背后 , 本就大有玄机 。

明明处死更省事,为何帝王却对流放乐此不疲?背后是对人心的洞彻
文章图片
流放分为发配和充军 。 其中发配最轻 , 充军最重 。 若被判为发配 , 朝廷将会在犯人的脸上刺字 , 随后将他们遣送到边远地区 , 终生劳役 , 至死方才罢休 。 其中流刑又分两种 , 分别是终生及永久 , 终生不祸及家人 , 永久则会祸及子孙 , 令家族蒙难 。

明明处死更省事,为何帝王却对流放乐此不疲?背后是对人心的洞彻
文章图片
然而 , 发配已经如此恐怖 , 但若被判充军 , 那才真是一场噩梦!所有被判充军者 , 将会被强制押送边远地区屯种及充实军队兵员 。 若想到达劳役监 , 他们最近得走1千里 , 远则达4千里以上 。 同样 , 充军也分为终生及永久 , 不过其死亡率却极高 。 充军意味着随时可能会参加战争 , 而对非行伍出身的他们来说 , 生存率极低 。

明明处死更省事,为何帝王却对流放乐此不疲?背后是对人心的洞彻
文章图片
另外不管是哪种流放方式 , 它都不是旅游 , 因此也有一些硬性规定 。 当时 , 朝廷要求:如果被判流放 , 他们得在2个月内走完3000里的行程 , 平均算下来 , 每天都得走50里以上!如果路程更远 , 他们还得走更快!而且 , 这一路上也并不一定会一路顺风 , 如遇土匪、疾病、或是坚持不了这么远 , 他们随时都可能死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