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连续三代被诛杀周灭商不仅是“天命”的较量,更是家仇不共戴天!

周人本是商王朝边陲的一个小部落,人口地盘都很有限,在商朝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周人一直待在“戎狄之间”,与戎狄杂居,文化很落后,不仅没掌握青铜文化,就连像样的房子都未能建造。所以,周人在那时不成气候,根本不入商王的眼,独自在边境生长。此时的商王朝,号称“大邑商”,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很霸气,商朝自从迁殷之后,一直在“打怪练级”,四处殴打鬼方、土方、羌方以及莱夷等对中原有威胁的蛮夷。殷周双方一直没有打破彼此平衡的边界,直到到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开始,周人开始迁出戎狄之间,迁到了西岐,双方的力量对比渐渐开始变化。
更是|连续三代被诛杀周灭商不仅是“天命”的较量,更是家仇不共戴天!
文章插图
迁到西岐后,周人开始有了“周”的名号,并开始“脱戎俗”“筑邑定居”。刚来到西岐的周人为了能在关中站稳脚跟,就与当地的姜(羌)人联姻,从此时开始一直到周人崛起有能力灭商,周人都始终得到姜姓一族的大力支持。周人来到关中的第二代首领是季历,也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尽管周人始终谦卑,自称“小邦周”,但此时的周部落已经在商王朝的西部边陲渐渐崭露头角了,并且成功引起了商王的注意,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连续三代,商王朝开始了对周族的“剿杀”,直至周武王灭商。
更是|连续三代被诛杀周灭商不仅是“天命”的较量,更是家仇不共戴天!
文章插图
周武王的爷爷季历被软禁至死周人来到陕西的第二代首领是季历,此时的周开始崭露头角。季历是周武王的爷爷,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季历身为小儿子,居然能继承王位,主要得益于他的身世,他的母亲是关中土著姜姓大佬,他的妻子是殷商贵族任氏,背后有如此“雄厚”的联姻关系,可见亶父之所以选择季历继承周族首领的位置,也是为下一步“做大”周族考虑的。季历果然不负众望,在陕西、山西一带不断地“打怪升级”征伐戎狄部落,一步一步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到商王文丁时代,周人已经引起商王朝的不安了,于是商王文丁就试探着封季历为“牧师”,相当于商朝西部诸侯的长官,即为西伯候。季历当然没有拒绝这份美差,文丁觉得他野心不小,于是就囚禁并杀掉了了季历。文丁杀季历,其实是已经不能容忍周人扩张的速度了。《史记·龟策列传》载:(纣王)杀周太子历,囚文王昌。《竹书纪年》:“文丁杀季历”。
更是|连续三代被诛杀周灭商不仅是“天命”的较量,更是家仇不共戴天!
文章插图
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被纣王祭杀季历死后,周文王姬昌即位,并继承了其父西伯候的职位。姬昌在位的时候,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到其晚年的时候,已经扩张到商王朝旧畿了,河南西部的河洛一带了。此时商朝在位的是帝辛,也就是纣王。纣王趁西伯候回朝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囚禁并祭杀了。关于周文王被商王祭杀这一事情,周人比较忌讳,并且有意隐瞒了历史真相,但近代在周原出土的一片甲骨,透露出了文王被祭杀的情景:根据周原出土甲骨(H11:84))解读应该是商纣王杀死周方伯姬昌,用姬昌祭祀了他的祖先太甲。正因为如此,姬昌尸骨不存,无以为葬,司马迁才会在写《史记-伯夷列传》中提到武王父死不葬。相关阅读:陕西周原出土甲骨揭示:周文王被纣王祭杀,周人忍辱隐瞒历史真相《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