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计算机第一人”查尔斯·巴贝奇与英国科学界的革新时代( 二 )


英国|“计算机第一人”查尔斯·巴贝奇与英国科学界的革新时代
文章插图
差分机的完成部分,1832无奈与愤怒巴贝奇既不像胡威立一样有着稳定的收入,也不像赫歇尔一样足够富足而从不为钱所困,直至1827年他的父亲去世之前,他一直持续着“啃老”,依靠父亲的津贴维持生活。1828年,剑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荣誉职位出现空缺,已经在天文学界名声远播的赫歇尔立刻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第一人选,但赫歇尔却竭力推举巴贝奇,在他的四处游说之下,巴贝奇成功坐上了一百多年前牛顿的宝座,并一直担任该职至1839年。1827年,因为父亲的去世,巴贝奇在友人的建议下短暂搁置了已经持续数年的差分机研制,前往欧洲各国旅行。媒体对巴贝奇花费政府巨资设计的机械究竟有何用途表示怀疑,赫歇尔挺身而出,公开支持巴贝奇和他尚未完成的事业。
英国|“计算机第一人”查尔斯·巴贝奇与英国科学界的革新时代
文章插图
约翰·赫歇尔但巴贝奇和赫歇尔的友谊很快出现了裂痕。1829年他开始写作《对科学在英格兰的衰落及其原因的反省(Reflections on the Decline of Science in England, and on Some of Its Causes)》一书,并于1830年出版。书中他认为只有最富裕阶级的子弟能从事科学工作的现象阻碍了科学发展,指出“英格兰的科学发展状况已经大大落后于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强国,甚至还不如某些欧洲小国,尤其是像数学这样比较艰深和抽象的科学门类 ,情况就更为糟糕”。并把矛头直指皇家学会,特别是时任会长戴维斯·吉尔伯特(Davies Gilbert),他表示:“(吉尔伯特)是一名‘合适的(会长人选)’都足够称得上阿谀,说他是‘目前最合适的’则只能被理解为他的支持者们一直容忍的一种美化、奉承的风气,和其它类似的行为,在委员会里出现。”巴贝奇曾经把书稿送给赫歇尔,后者曾经在1829年的一篇论文的脚注中表示对英国科学研究现状的不满,但赫歇尔不建议巴贝奇出版这种引起舆论争端的内容,建议他把书稿烧了。巴贝奇不以为意,反而援引赫歇尔的注释来为自己背书,被逼无奈的赫歇尔只能公开表示自己对书中的内容并不赞同,以证清白。也有人支持巴贝奇,但在当时他还没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这便是大卫·布儒斯特(David Brewster),他主要从事光学研究,但却一生都没能取得教职,科研活动也得不资助,所以巴贝奇的不满他更加感同身受。布儒斯特从1827年起就在《爱丁堡科学杂志( Edinburgh Journal of Science)》上发表政府对科学研究进行资助,在巴贝奇的书出版后,他还写书评赞扬其中内容。布儒斯特身无教职,巴贝奇虽然尊为卢卡斯教授,也是拜赫歇尔所赐;赫歇尔和胡威立,加上牛津、剑桥的其他教授都对巴贝奇的书持反对态度。不过,反对的声浪很快便化作了改革的助力。为未来播种在巴贝奇的差分机设计进入瓶颈之时,布儒斯特联络了约克哲学协会,希望能够在约克举办一次英国科学人的会议,其目的在于使科学研究者们能彼此了解,同时使更多的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以加速其发展。这些理念成为了英国科学促进会的创建核心,其很快吸引了赫歇尔、胡威立、理查德·琼斯(Richard Jones)等人的参与,尽管他们最开始对1831年的约克大会持观望态度而没有参与。科学促进会相比于皇家学会对科学的分类更加细致,使得不断专业化的科学家们能各得其所,同时也设立基金来为一些缺乏经费的项目提供支持。同样,在1834年的大会上,胡威立正式提出“科学家(scientist)”的概念,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不在被局限在“自然学家(naturalist)”的特定范畴里,这也标志着科学专业化的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