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联制结构|北魏为什么要迁都又为什么迁都后40年便分裂而亡( 三 )
文章插图
中央集权和皇权独裁是一对伴生体,迁都后,孝文帝大刀阔斧地展开均田制和三长制的推行,彻底摧毁了宗主制地方势力,将国家领导权牢牢收归中央政府。从那时候起,北魏政权才真正具备汉民族帝制文化的内涵。3.促进民族融合巩固统治基础孝文帝在迁都之后的全盘汉化改革,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彻底少数民族文化运动。北魏从服饰、语言、文字、教育、度量衡、姓氏、婚姻、官至、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的推倒重建。为了保证汉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一方面他带头示范,将拓跋氏改称“元”氏,强制规定官员必须用汉语,否则一律免官。他还积极与中原世家大族通婚,亲自为皇族子弟与汉民族通婚保媒,并赐给这些家族一些特权。对抵制改革的旧势力,孝文帝严厉打击。他的儿子,太子元恂因为组织逃归平城,被孝文帝废为庶人,不久遭遇杀害!
文章插图
这些举措,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快速融合,也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4.利用地理优势强化内政外交效率平城接近草原,远离中原,其实很不适合做都城。当北魏的疆域拓展到黄河以南地区时,与南朝将不可避免发生交集,洛阳这个四通八达的天下中心,其便利性远非平城可比。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逃奔长安,尔朱荣拥立元善为孝静帝,迁都邺城。由此形成了邺城的东魏政权,和长安的西魏政权。此时距孝文帝驾崩,刚刚三十五年,距迁都洛阳四十一年。由此,很多人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是失败的。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正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导致北魏丧失了自身优势,导致亡国,其理由主要由以下几点:
文章插图
①北魏尚武精神的丢失他们认为,鲜卑族最大的优势是尚武精神,北魏帝国的建立,尚武是基础。而孝文帝的改革,丢掉了尚武精神,导致军事力量下滑②汉文化糟粕的副作用孝文帝全盘汉化,把儒家文化里的很多糟粕,不加分辨地全部带进来,甚至糟粕多过精华。他们认为,孝文帝迂腐不化,没有掌握汉文化精髓,只是表面汉化,导致自身“中毒”。不过,笔者表示不敢认同,将自己的意见与大家分享:
文章插图
1.鲜卑尚武精神的丢失与汉文化无关鲜卑族起源于游牧文明,尚武是所有游牧文明的标志,崇文则是农业文明的标志。当鲜卑人选择了从游牧文明向农业文明过度时,其尚武精神必然弱化,跟汉文化没有关系。以清王朝为例,满清没有全盘汉化,但是满人后来的尚武精神在哪里?我看还不如汉人!根子不在汉文化,而是他们自己抛弃了游牧文明的尚武。2.如果没有孝文帝改革,北魏亡得会更快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主动的,因为改革的难度之大,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孝文帝改革也是如此,早在献文帝时期,北魏已经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面临着再不改革就要灭亡的危险。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都很值钱
- 信阳|1931年日本绘制历史地图下的信阳
- 水果皮扔掉太可惜了,拿来养花,发酵制成肥料,效果温和又持久
- 翡翠定制故事:土家围楼
- 唐肃宗至德宗朝,皇帝对宦官依然可以实施比较有效的控制
- 关于定制婚纱照工作室的一些事
- 两千年前,中国之所以非得控制住西域,完全是被逼无奈
- 了解一下这几种光绪铜元
- 继冥币后,又一“中国制造”畅销欧美?国人嫌弃,却卖出千元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