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联制结构|北魏为什么要迁都又为什么迁都后40年便分裂而亡( 二 )
文章插图
北魏从游牧文明向农业文明的转变,一方面接管了中原文明大量的农民,另一方面促进了牧民向农民身份的转化。可是,宗主制利益结构,依然停留在宗主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就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农民起义不断。自献文帝拓跋弘时期,十余年间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动摇了北魏统治基础。③宗主之间资源分配的矛盾北魏的宗主,由旧的部落贵族演化而来,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势力。资源的掠夺,也加剧了宗主之间的资源分配矛盾。3.民族矛盾逼迫北魏改革民族矛盾是所有草原民族入主中原逃不掉的魔障,随着北魏政权的触角,一步步向黄河流域伸展,他们与汉民族的矛盾不断加剧。
文章插图
相对于鲜卑族,汉民族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北魏面临着巨大的民族矛盾压力。这个课题不光古代难以解决,放在今天都是最棘手的问题。武力可以征服身体,征服不了人心,更征服不了思想。作为外来民族,主动变革,融于地方文化,对北魏来说势在必行。4.汉文化对鲜卑贵族的影响汉民族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其文化的力量。汉文化所展现的博大精深,对一个刚从游牧文明转变过来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来说,其魅力无以言表。崇尚武力的鲜卑贵族,尤其是拓跋宏本人,在汉人祖母冯太后的悉心教导下,已经成了一个标标准准的汉族儒家弟子。
文章插图
我们发现,每一个游牧民族向中原入侵的过程,就是其本身,一直被中原汉文化不断改造基因的过程。拓跋宏也一样,作为皇帝,将他的民众改造成标准汉人,就是其文化基因的推动。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涉及多项内容,其中迁都洛阳,看似无足轻重,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太和十七年,拓跋宏以南征的幌子,率领百官以及百万大军,由平城(大同)出发一路南下:“(帝)戎服执鞭,御马而出,群臣稽颗于马前,请停南伐。帝乃止,仍定迁都之计。”大军行进到洛阳,遇到连绵大雨,行军极其困难。这些贵族们本不愿意南征,于是请求停止南行,驻留洛阳。就这样,拓跋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悄悄地完成了迁都计划。
文章插图
贵族们为何不愿意南迁,孝文帝又为何坚决力主迁都洛阳?1.削弱贵族势力影响强化皇权独裁每一个旧势力都有其特定的利益范围,远离其利益控制区,就是摆脱他们影响的最有效手段,这就是孝文帝迁都的思想出发点。后来的隋炀帝迁都洛阳,和宋太祖未遂的迁都计划,都暗含着摆脱旧势力控制的意图。孝文帝也是为了摆脱草原部落宗主的势力控制,我们也明显看出,北魏皇权的独立性,从那以后才体现的更明显。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子贵母死”制度的废除。北魏前期实行这项残忍的制度,就是为了防止政治势力的过度渗透,迁都以后,这种影响力锐减,“子贵母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2.革除地方势力实施中央集权制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都很值钱
- 信阳|1931年日本绘制历史地图下的信阳
- 水果皮扔掉太可惜了,拿来养花,发酵制成肥料,效果温和又持久
- 翡翠定制故事:土家围楼
- 唐肃宗至德宗朝,皇帝对宦官依然可以实施比较有效的控制
- 关于定制婚纱照工作室的一些事
- 两千年前,中国之所以非得控制住西域,完全是被逼无奈
- 了解一下这几种光绪铜元
- 继冥币后,又一“中国制造”畅销欧美?国人嫌弃,却卖出千元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