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紫色丝绸:是否是压垮拜占庭帝国的“最后稻草”?( 二 )


由于帝国政府只允许少量的私人船只出海,所以商人出海时往往打着特权贵族的旗帜。大部分贸易商在运输自己的货物时,通常也搭载有其它货物的商人,他们在大的商业集市上通过买卖货物而获利。
从事奢侈品转运贸易的商人虽然要向拜占庭帝国支付高昂的税率,但通过向地中海、西欧出售以丝绸为代表的奢侈品,仍能获得高额利润,如一个在西班牙进行丝绸等奢侈品贸易的亚历山大商人,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5千索里达现金,还有许多衣物、奴隶以及三艘满载着商品的商船。

丝绸|紫色丝绸:是否是压垮拜占庭帝国的“最后稻草”?
文章插图
那么,丝绸业是否消耗了拜占庭帝国的主要财富,成为拜占庭社会经济的衰退主要原因呢?
第一、从此时拜占庭帝国的农业看,由于拜占庭帝国长期处于多面作战的形势下,为了支付对波斯、蛮族高额的贡赋,拜占庭帝国就不断加重土地税的税率,而蛮族的持续入侵又使拜占庭北部地区的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同时租赁土地也使地主和农民无法获得利益,而且可能会遭致赔本,因此,在公元6世纪曾经被耕种的大量土地被抛荒。
拜占庭在从印度进口丝绸等奢侈品的同时,也将瘟疫传播到拜占庭帝国,并于公元541年首次爆发,至公元610年前共爆发6次,每次都使人口锐减。人口锐减和土地抛荒直接导致农业的迅速衰败。

丝绸|紫色丝绸:是否是压垮拜占庭帝国的“最后稻草”?
文章插图
第二、除了查士丁尼不断发动的军事征伐消耗了拜占庭大量财富外,查士丁尼及拜占庭社会性的铺张浪费,也占去了拜占庭的大部分财政收入。
如在公元532年拜占庭为与波斯签订持久和平条约花费了792000诺米斯玛,而查士丁尼在同年开始兴建的圣索非亚教堂上就花费了300000诺米斯玛,整个建筑完工后花费达到2000000诺米斯玛。
随之而来的是己经拥有住房和教堂的人们需要建造更好更大的房子和教堂,新建筑在君士坦丁堡很流行,这种潮流也出现在埃及和安纳托利亚地区。
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又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大量奢侈行为,国家仍然向8万君士坦丁堡市民免费提供面包,像亚历山大、安条克等少数行省大城市同样如此。拜占庭帝国元老院的元老们,虽然数量较少,但他们都是最富有的人,吸食着大部分的国家收入,元老们还间接雇佣着大量的艺术家,而拜占庭皇帝却很少去通过特别的税收来削减他们的财富。
在首脑政治下的各个城市,又有着数量众多、靠租金生活的食利阶层。同时教会和僧侣又远比为帝国服务的行政宫员和市政工作人员的数量要多很多,而且他们的平均报酬又都在较高水平之上,这些才是使拜占庭帝国的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经济衰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