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舟求剑故事中,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实现掉落位置的定位( 三 )


再看看原文,首先说的是“楚人”,楚人应该是指荆襄一带,其次是“江”,江在古代是专指名词,特指长江。荆襄一带的长江,那可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大江”啊。据此就可推断这江水应该是比较平缓的流,或者干脆有些象湖,几乎都不流动。
好了,江水平缓分析完毕,然后分析当时船和剑的受力情况,请看下图。
首先,剑是从船上掉下来的,他应该与船具有相同的初速度,然后船因为在水面,受到水和空气的阻力,剑在水中,受水的阻力浮力重力加速度影响。虽然貌似剑的阻力更大一些,但是剑的形状是流线型的,这样一来会大大减少他水中的阻力,这样一来船所受的阻力F和剑所受到的阻力F’就应该近似的相等。原文说“舟止”,就是说船在初速度为V0的情况下经过T受到阻力F作用速度变成了0,而此时速度为V0的剑也经过了T时间,现在应该在水平速度接近或等于0的做垂直下落与运动。这个时候,刻舟者从船上的标记处下水,哈,找到掉落的剑是很容易的。
有人会说,好啊,算你说得对,但这人怎么说都是傻子,在剑掉下去的一瞬间他就下去捞多好啊,省着被人嘲笑两千年。这个,如果剑一掉下去他就跟着跳下去是不是显得很鲁莽呀。而大家看看,这位仁兄从容不迫的取出小刀,在掉落的船舷处轻轻一划,谈笑风生啊,这是从容不迫的一代大侠风范啊,等到船停了,再脱去衣服,准备各种潜水用具(不知道古代潜水有啥装备没),这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子不但物理学,流体力学修为高深,而且遇事不慌,从容不迫,做事懂得事先谋划,泰山崩于前而不惊,随身佩剑更说明是文武双全,举世无双啊。咱们中国千秋万世能出来几个这样的风流人物啊,就让这位写《吕氏春秋》的这么一贬,竟留下千古笑料,可见宁可得罪无赖,不可得罪书生,笔杆子比什么都犀利呀。

在刻舟求剑故事中,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实现掉落位置的定位

面对这位犀利的刻舟求剑的绝世高人,我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仰慕之情,这气质,这风度,这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范,啥也不说了,崇拜呀。 【在刻舟求剑故事中,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实现掉落位置的定位】 再附上王安石公以一番感叹,也是我的感叹: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