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舟求剑故事中,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实现掉落位置的定位( 二 )


■网友的回复
难度比较大原文是楚人涉江既然是江,就不能假定为湖水,也就是说水流是有速度的。需要确定剑的形状、重量、掉入水中时船的速度,水流的速度、江水的深度、水底的情况,然后根据以上数据综合计算出剑的最终落点。
■网友的回复
把划舟的桨插到水里不就行了?看图片,就是把那根竹竿插到水里。
在刻舟求剑故事中,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实现掉落位置的定位


■网友的回复
不存在的,参考马航……那么大个飞机都找不到,还找剑……飞机还时不时给外面发信号呢……这个成语在如今的意思基本相当于痴心妄想吧……

■网友的回复
抽干那条河的水吧,不然剑还是会被冲跑。

■网友的回复
先穿越时空 给剑装上GPS 然后回来 再监控 绝对能找到
■网友的回复
在《吕氏春秋》察今篇里讲述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刻舟求剑”,到如今,不知有多少人鄙视过这位“求剑”者,殊不知这竟然是一个两千年的“大误会”,到如今才为我挺身而出,为这位“超级先贤”平反鸣冤。
首先,《吕氏春秋》这篇文章是写给秦始皇看的,而《察今》就是一再说明“变法”的好处,提出先王与现今时代形势不同,先王的法适应于先王那一时期,现在时代不同了,就要变法。中国这些古人真是牛呀,那么早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了。严重怀疑马克思看过 《吕氏春秋》和《史记》,因为《史记》上也说“三代不相袭,五帝不相复,所以然者何?世殊时移也”。《吕氏春秋》确实牛X,据说成书时吕不韦把它拿出来要天下名士出来找错,只要能改动一个字,就可以换来千两黄金(一字千金成语出处)。
但是是东西就有缺点,《吕氏春秋》也绝算不上完美无缺。大家如果有看的话会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里面举例子十个有九个都是讲楚人怎么怎么样,而且几乎都是在埋汰楚人。这点我就不敢苟同啊,为啥吕氏春秋的世界里楚国人都是蠢蛋?想想就明白了,楚国和秦国是世敌,秦国人写书不埋汰楚人才怪呢。
再看看刻舟求剑的故事,到底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请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 首先我就鄙视下写篇译文的人,原文里明明白白写着“舟止”,他怎么就翻译成了靠岸后?船靠岸后当然找不到掉水里的剑,你挖土去呀,还靠岸后,这翻译,误导多少小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