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动漫里的角色都父母双亡( 二 )
不过其实一般来说水准较高的作者基本都不会让父母一直处于隐形状态。
尤其是当一部漫画的连载达到一定长度之后,如果作者在描画友情或者是战斗冲突描画到一个瓶颈,你会发现无论是之前失踪的还是已经去世的父母都会再度出现,以一个强大的姿态出现在主角面前,越是长篇的漫画这种情况就越容易出现。这个时候作者就会不断加深对亲情的刻画,并进而将上一代的恩怨情仇扯入其中,通过他们扩大战局能波及的长度和广度。
这里就不得不把最典型的栗子 大火影拎出来。虽然不确定岸本这个火影父子的设定是不是在画漫画的第一章就做好了伏笔,但是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前期主角以孤苦无依父母双亡的孤儿身份登场,中后期突然爆出来自己原来是英雄之子,自己的爹妈都碉炸天的设定模式。不过岸本确实也写的好就是了。
其次就是女性漫画家和男性漫画家对于父母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性漫画家多数都更加注重于主角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角色的内面性,在加深对主角的内心情感刻画的时候,亲情、友情、爱情是很难避免的三个关键因素。因此很多女性漫画家对主角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处理都会比较细腻,你会觉得他们的存在感更高。
比如上面这段截图截取于经典sf系漫画改编动画\u0026lt;奔向地球\u0026gt;。
在这种未来半架空的世界观里,人类在距离地球两万光年的人工惑星建立幼年育英都市,让新生儿与社会隔离进行特殊教育。人类夫妻不断领养无血缘关系的新生儿,养育至14岁之后,孩子进入”觉醒之日”洗去全部对父母的记忆正式进入社会生活。这种设定下,动画第一集主角的父母在主角即将年满14岁时同他一同开心的庆祝即将成年,但在主角入睡后却因为难以承受马上就要失去孩子的痛苦而偷偷哭泣,对社会法则的麻木服从和十几年的亲子之情的悖逆让父母的情感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自责状态。这种对于亲情的细腻刻画是女性漫画家在塑造形象和推动剧情时较为注重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从一开始就伴随在故事中,而并非会在中后期出现用于推动情节。
- 与日本文学相比,为啥在中国几乎不能看到韩国文学的书籍
- 杭州德语培训哪里最好
- 为啥侦探推理小说在英美、日本大众文学中很流行,在中国却不是优势类别
- 大学里被称为才子的人一般是啥样的人
- 哪里可以看异兽魔都动漫
- 为啥没有一人一票的萌战?
- 为啥现代人写字时老是不分清“的、地、得”?
- 为啥继《纯黑的噩梦》后,国内柯南剧场版再无消息
- 这是哪个动漫里的小猫
- 喜欢动漫,相关专业哪里教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