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方法,能让人们爱段子,也爱诗歌( 二 )


路人侧目皆围观,转身会面识彼此。
奇奇曰,君舞绝;巧巧曰,君亦绝。
身影跳动相融洽;同舞多年真巧合。
从此俩人舞成双,热情燃起猛传扬。
大众欢腾齐摇摆,竟使战火熄万邦!

二色莲?起飞飞飞飞飞
暗号对接:歪比歪比,歪比巴卜。票圈饭友,迎候讲师登陆。播授超前理解,发际线,冥思挠秃。灵性史诗操作,芜湖起飞飙速。
强行这波赚,绕塔防龟缩。经验偷发育。硬拖苟活,团战巨捞堆肉。葬命神魔恋后,切弹幕,全屏抠六。输眼下,赢深远,千层解读。

■网友的回复
首先就要段子要说明自己是段子,别像抖音某子寸那样,写八流段子还大言不惭恬不知耻称自己为“诗人”


■网友的回复
诗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死了。要想明白如何爱,就得明白为什么不爱了。

为什么诗歌走向衰落,人们为什么不爱诗歌了呢?
1.知识分子人数的扩大。
可能有人疑问,为什么知识分子增加了还会导致诗歌衰落。要知道在古代、甚至近代,诗歌创作与鉴赏都是读书人的风流才气。可以说写诗是读书人的特权,但读书人大多是权贵子弟、乡绅士族地主之类,寒门难出贵子。纵观历史,我们找不出哪些诗人才子是完全的寒门子弟。
有人说鲍照,左思是寒门诗人:鲍照虽然家贫,但也是一个低级士族子弟,家里是有读书风气的;左思出生寒微,但其父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
一首好的诗歌,完全可能千古留名,仕途坦荡。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甚至可以以诗取士,因此用心钻研诗歌的人,不计其数。
自新中国成立,教育普及后,一方面国内接受过文化教育的群体越来越多,一方面现代诗歌不拘泥于韵律,创作的门槛不高,人人都可以作诗。知识分子的增多,导致诗歌的数量激增,水平参差不齐。以前一个月内诗圈可能新出一百篇诗作,佳作可能要不了多久就能传遍大江南北;现在一个月诗圈出十万篇诗作,可能九千九都是陈词滥调、华而不实之作。
人们审美疲劳,好的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2.物欲对精神文化的冲击,无人扛起现代诗歌的大梁
【有啥方法,能让人们爱段子,也爱诗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欲横流。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逐渐开始大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李震评论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全民的理想主义,人人充满激情,文学还没有受到市场挤压,没有受到大众传媒的冲击,诗人拥有一个比较单纯的文学环境,文学是主要的阅读。现在,电视、手机、网络,垄断了人所有的阅读时间,这个环境变化非常之大,市场化、媒介化,让理想主义停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代替了美好单纯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