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唐诗宋词元曲的延续吗
昆曲是就音乐形式来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是就文学形式来说的,这二者是没办法直接去比较其间的延续性的。因为同一个文本,就可以既用海盐腔来唱,也可以用昆腔来唱,就类似于同一首歌歌曲可以有不同的编曲一样。在这里就不去多说了。但是可以说说昆曲与唐诗宋词元曲之间的联系。楼上@徐颖 的说法中有一些不甚严谨的地方,“嘉靖乾隆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个笔误,嘉靖和乾隆之间年代相隔还是很远的,魏良辅改良昆腔,使得天下风从,是明中后期的事情,跟乾隆扯不上什么关系的,主要的疏漏是昆曲或者说昆腔并不能说是“戏曲”的艺术风格,事实上,应该说它是一种南曲的演唱形式,而南曲则可以包括南戏文,南杂剧,传奇,以及南散曲,其中南散曲则在一定意义上是唐诗宋词元曲这一我国古代流行乐诗系统的发展和延续,与前几者一样都被作为一定时期酒筵歌席上演唱的曲辞来使用,只是流行年代不同,简单说唐代多唱绝句,唐晚期到宋代多唱词,南宋南渡以后,随着箫管称为词的主要伴奏形式,词乐渐趋没落。散曲则开始在北方兴起,并随着元代的统一流行全国,元后期,南曲逐渐出现,元末明初,曲唱经历了一个渐趋没落的时期,而后南曲在江南首先复兴,并流行全国,北曲则伴随这个过程暂时兴起一段时期,然而已经不能居于流行的中心地位了,魏良辅改良昆山腔,则又进一步有力的推动了南曲的流行发展,使得用南曲演唱的戏剧和散曲都占领了主流地位。因此,说昆曲是否是唐诗宋词元曲的延续,二者的性质上是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唐诗宋词元曲所属的流行歌诗的流行趋势演变过程中,昆曲或者说昆腔的出现,是发挥过重要的推动影响作用的。
■网友的回复
个人觉得是。昆曲继承了自诗经开始,诗词曲文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既精简与格律。
对精简与格律的执着,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点。中文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不同,汉字很容易进行精简表达。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早早开始了对社会历史的文字记录,在那个只能依靠竹简进行记录的时代,精简就显得额外重要,因为竹简记录传播维护成本很高,比如说《道德经》总共才五千多字。《诗经》中国风的部分,事实上就对民歌进行了精简,同时为了保持音乐的艺术性,开始强调押韵对仗对账,同时这些记录下来的诗歌是可以演唱的,像编钟等先秦的乐器就可以进行简单伴奏。从《诗经》开始,而后的乐府诗,包括唐代以前所有的古体诗,字数都相对较少,格律较为简单。唐代以后经济文化繁荣,以及造纸水平的提高,诗人的创作空间变大了,逐渐出现八行以上的诗歌。这些诗在当时确实是流行与酒筵歌席上,文人墨客打着拍子进行创作和演唱,对曲子节奏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单句诗的字数不能太长。这一点局限随着词的流行被打破,宋代时期乐器数量增多,经济大繁荣,民间酒馆青楼对音乐的要求也增加了。词牌的出现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作曲家,同时也让作词的文人有了更大发挥空间。词牌有其固有的格律,文人只需按照格律进行填词,好的词牌也因此便于保存传播。青楼里的歌妓也成了演奏的主力,歌妓用琵琶等乐器弹奏词牌,口里唱着某某才子填写词。到了元代,曲替代了词,更加的兴盛。词曲本是一家,曲牌词牌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甚至不少重叠。曲相比词,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更为自由和口语化。元曲这个概念也包括了杂剧,所谓剧就是出现了剧情,需要增加表演。所以进一步出现了舞台,还有演员。本质上是因为经济发展推动的艺术发展,但是对唱词精简和格律的要求依旧严格。明朝的时期,纸张变得非常便宜,因此出版业非常繁荣。剧情剧本也越写越长,传播越来越广,各地文人都可以进行共同创作和修改。元曲主要流行北方,而明代南京经济逐渐超过北方。昆曲就诞生于这种时代,当时与昆曲竞争的还有海盐腔和弋阳腔,但逐渐被昆曲取代。除了唱腔和乐器的些许不同,和元曲之间是有明显的传承的。类似于同门支派中的小师弟,通过勤学苦练自我创新,当上了本派掌门。之所以现代只有昆曲能被称为曲,而其他戏曲包括京剧都只能被称为剧,就是因为有曲牌这种讲究格律的东西。明清的时候地方各种戏曲被称为花部,而且昆曲被称为雅部。因为地方戏没有曲牌,艺术创作门槛较低,而且剧情内容更为迎合普罗大众,在清代后期大为流行,而昆曲则逐渐势微。
- 夏王朝有没有可能是良渚文化的延续
- 怎样评价最近走红的「康巴汉子」丁真的颜值这一长相真的是藏族人平均水平吗
- 考上事业单位编制后,又想考教师,是不是太无定性了
- 为啥侦探推理小说在英美、日本大众文学中很流行,在中国却不是优势类别
- 怎样成为一个灵魂高贵的人如果你有马云这么多财富,你愿意捐掉一半吗如果你是拾荒的,会捐掉一半馒头吗
- 大学里被称为才子的人一般是啥样的人
- MEME动画是啥
- 超级英雄的套路是啥
- 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有没有其他国家也是学说话是从诗词开始的
- 分别掌管白天与黑夜的神明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