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因疫情而受困 音乐或能助你一臂之力
【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因疫情的反复走进人们的视野】
音乐治疗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因疫情的反复走进人们的视野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孙梓青 实习生 张雨薇 梁熙桐
今年6月,Delta病毒株突袭广州,荔湾区的芳村片区部分地区封闭封控,一时间,不少人被困家中。德国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音乐治疗硕士、音乐治疗师时静洁与广州的多位音乐治疗师共同发起“穗乐安心”音乐自我照顾公益行动,用音乐为处于封控区的居民提供情绪调节和舒缓的方式。音乐治疗这个陌生的名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音乐治疗并不算是新鲜事。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内音乐治疗的先驱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高天老师就曾带队去灾区开展音乐治疗的活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之时,国内外音乐治疗师和所属高校、机构都相继开展了诸如音乐心理支持、音乐陪伴等活动。
7月16日,广州扉美术馆主办了一场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用音乐拥抱复杂性”的沙龙,沙龙的主讲正是时静洁。
如何用音乐照顾自己的情绪?如何让音乐在战疫过程中起到该起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走进时静洁海珠区的工作室,一起聆听……
应用
重大创伤事件群体应激情绪的应对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同,对音乐的感受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部分。”时静洁告诉采访人员,或许让某些人舒缓的音乐会让其他人感到烦躁。通过聆听、分享和讨论,时静洁希望参与者能够意识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如此的丰富,从而发现最能够帮助自己的音乐。
“当参与者分享自己音乐的想象,描绘自己的感受时,我会觉得和他们贴得很近,参与到了他们的音乐旅程当中。”回想起活动时的情景,“穗乐安心”项目联合发起人温蕴感触颇深。虽然在线上,无法真正 “在一起”,但是参与者都能够察觉自我、打开自我、分享自我,这让她感觉“非常棒”。
“在过去的十年里,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经历重大创伤事件群体的应激情绪的应对与心理舒缓。”说到为什么发起这样的活动,时静洁告诉采访人员。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内音乐治疗的先驱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高天老师就曾带队去灾区开展音乐治疗的活动,温蕴当时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的本科生,也参与当中。
去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国内外音乐治疗师和所属高校、机构都相继开展了诸如音乐心理支持、音乐陪伴等活动。“这些项目主要是面向在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或者直接受疫情影响的人。”温蕴告诉采访人员,“其实那些没有在前线,但是因为疫情而居家的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被关注。我们是不是可以为这些人群去做一些事情?”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时静洁、温蕴等广州的音乐治疗师们,共同发起了“居家音乐自我照顾行动”,面向因疫情而居家的民众,用相对简化和容易的方法,为他们带去音乐方面的心理疏导和居家音乐自我照顾的方法。在整个项目期间,以不同形式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240人,其中有47人都来自广州。
今年6月,Delta病毒袭击广州。“我们已经有了去年积累的经验,当疫情真的发生在身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继续做下去呢?”温蕴告诉采访人员。由此,时静洁、温蕴等音乐治疗师面向广州封闭封控区的居民,发起了“穗乐安心”音乐自我照顾公益活动。在活动的发起推文中,她们写道,“你在,音乐在,我们同在。等待迎接抗疫胜利的那天!”
挑战当然是有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动起来’。”温蕴向采访人员表示,当疫情真正发生在身边时,我们实际上同样会陷入焦躁与不安之中。那么首先,需要先照顾好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到可以“帮助人”的状态。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确定针对的人群,以及如何找对对接人,将这样的方法传递到目标人群。为此,时静洁和音乐治疗师同行们先期开展了对封闭封控区人群的访谈和调研工作,梳理出聚焦的问题,确定了项目开展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不仅关注成人,还特别加入了针对儿童心理状态和情绪调节的“儿童组”活动项目。
个案
“感觉好像风轻拂过了自己!”
F女士是荔湾区芳村片区的居民。她告诉采访人员,封控刚刚开始时,自己还是很淡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不便,她的情绪开始出现了变化:“情绪变得非常不安,但是又识别不出来自己的情绪。”
- 音乐|3岁男孩弹钢琴,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闭环中的瑞金医院:儿科蓝光箱旁,她们成为新生儿溶血宝宝“临时妈妈”
- 发育|音乐胎教对胎儿真的有用吗?
- 试管婴儿|和平医院首例试管婴儿,21岁啦!
- 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男性不育为何越来越多专家提醒预防不育要坚持“八不要”
- 西京学院|32年过去了,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已经长大生子,如今怎样了
- 音乐教育|为什么音乐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
- 西洋乐器|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家长让孩子学音乐答案我们帮你找到了
- 文理学院|12岁前,父母抓住孩子这三个成长重要阶段,将来他会越来越优秀
- 天水师范学院|【战疫情】疫情过后,咱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