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趁热吃”的温度,很可能超过了正常健康的温度。
因为,当我们经常食用过热的饭菜,
就会对温度丧失一定的敏感性。
我们的口腔和食道的温度一致,在10度到40度之间。
一般父母觉得暖胃的食物,其实很可能都在50度以上,长此以往,其实会伤害到口腔和食管的粘膜。
文章插图
孩子口腔内壁非常脆弱。
偶尔烫伤,还可以修复。
但如果长期被烫,那粘膜细胞就很可能变异。
导致食道黏膜损伤,让孩子患上慢性食管炎、胃炎。
5、别用汤泡饭。
饭前喝汤和吃泡饭是两回事,要区别开来。
饭前少量喝汤,能湿润口腔和食道,有助于消化。
文章插图
但是如果是汤泡饭的话,没有经过细致磨碎的食物大颗粒直接进入消化道,
消化器官分泌更多的消化来消化,不仅会让胃部负担加大,
而且还会让孩子对饱腹感的感受度降低,影响肠胃健康。
6、不嘴嚼喂饭,不让孩子用大人的筷子。
近年已证实幽门螺旋杆菌的胃内感染是绝大部分人得胃病的病因。
而这中间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便是唾液传播。
很多大人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能会用嘴吹凉饭菜,
又或者是让孩子使用自己使用的筷子。
如果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那孩子也很有可能会被感染。
所以如果家中有小孩,不建议口嚼食物后喂食,
可以使用公共碗筷,避免交叉感染。
文章插图
脾胃不在于“补“,而在于养
中医有一句话:
“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
那怎么知道自己孩子的脾胃是否正常呢?
附上一张脾胃功能自查表。
逐一对照,就知道孩子的脾胃功能到底如何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虽然脾胃如此重要,但想要脾胃健康,
并不是在于“补”,而是重在提高运化的功能。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如此才能真正养好胃。
第一:辅食添加,应该按照阶段进行。
宝宝的辅食添加,不能一直以软烂的食物为主,要顺应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
文章插图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 6~7个月:初期以泥类的细软食物为主。比如米粉、蔬菜泥、肉泥等。
- 8~9个月:可以食用浓稠食物或者便于咀嚼的半固体食物,逐步添加颗粒状的食物,让宝宝有东西可嚼。
- 10~11个月:宝宝的辅食适应能力已经很强,可以逐渐添加块状的固体辅食,还可以引入手指食物,可以锻炼他抓取、咀嚼能力。比如软米饭、馄饨、奶酪等。
- 1岁左右:这时,宝宝的辅食可以和大人饭菜差不多,只不过要比大人的细致、清淡一些,逐渐向“大人饭”过渡。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孩子,一定要少喝冷水、吃冷饮。
此外酸奶也尽量少吃,平时可多吃山药、芋头等。
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孩子,远离坚硬、油炸、辛辣、寒凉食物。
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盐类以及油脂食物的摄入。
第三:不要以为吃得多、吃得丰富就好。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时常为孩子不吃饭而烦恼。
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一点。
文章插图
其实,想要养好孩子的胃,并不是指给孩子吃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而是,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及身体状况,去合理搭配饮食。
想要孩子有一个好胃,
那就根据需求进食,不要吃得过饱。
孩子不想吃就不要强迫孩子吃饭。
不追着喂饭。
文章插图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一手扶碗、一手用勺吃饭了。
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学习用筷子吃饭。
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放慢速度,一边陪孩子一起吃。
让孩子掌握进食的节奏,感受自己的饱腹感,才会有利于孩子的胃部健康。
第四:根据合适的“节奏”去吃。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人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中的五行也是相对应的。
夏天闷热潮湿,湿气容易伤脾。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