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价值几何|便利蜂再次传来上市IPO,便利蜂价值几何?


便利蜂价值几何|便利蜂再次传来上市IPO,便利蜂价值几何?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互联网风云榜,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7月8日,便利蜂传来第三次上市消息。据市场信息指出,其背后或许有高盛、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等大牌投资银行支持。
在新零售风口,各零售行业发生变化,都在争抢市场有利位置。市场中,商超赛道作为零售的中流砥柱把控新零售的部分线下局面,而重生的社区团购再次抢占了市场的风口位置,但在新零售复杂多元的属性下,市场仍旧处于多强之争的状态下。
那么,便利蜂处于市场什么位置?
新零售定义商超新模式2016年是便利蜂成立元年,在此之前中国商超模式早已纵横发展,各种大小商超以及个人经营店都做到了当时的成熟状态。
便利蜂是一家24小时便利店品牌,上线自带APP软件,与互联网紧密联合,目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购物需求。
在便利蜂之前,很多人可能对全家和711比较熟悉。全家是日本企业,在国内以加盟店的形式拓展,早期全家甚至以三年500家店的速度在台湾本岛(中国)扩展,在2004年之后,在国内(大陆)打开了一站式服务的市场缺口,从而国内商超模式也有所变化。
711原属美国南方公司,2005年后成为日本公司。不管是全家还是711,后来都在国内遍地开花,一度成为国内主流便利店,而国内还只有加油站才有便利店。直至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国内零售市场发生新的变化,并且AmazonGo成立无人便利店,随后天猫小店、苏宁小店也纷纷出现在城市内环。
便利店可以说是大型商超的mini版,在今天随处可见便利店的身影,大型商超也在布局mini店。永辉超市、家乐福、大润发等不仅仅抢占各地大型商超的地位,同时像永辉mini店与小润发也出现在大众面前,为得就是抢占区域性的零售市场,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便利”需求。
据CCFA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我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从2015年的1181亿元逐年上升到2020年的2716亿元,增速却从31%逐年下降到6.3%,而市场预测,2021年便利店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元,到2026年或许可达到600亿元。也就是说,国内便利店在数量上已经逐渐趋近饱和状态,但是在质量上仍旧有提升空间。
从形式上来说,大肆开店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反而有很大的风险,但便利蜂的万店计划确实有很大的前景,如果从单店的质量能够跻身前列,得到消费者认可,那么就能够不断扩张,实现万店也并非不可。譬如饮品店蜜雪冰城,正是与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紧密贴合,然后实现了万店连锁。
但目前市场并非仅对商超有利,新零售概念出现后,对各类市场多少造成了影响,并且在目前社区团购风口盛行下,便利蜂似乎还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与社区团购、生鲜电商之争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商超规模有所下降,而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则趁势突围。
据艾媒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到62.9%的增长,为2638亿元,预计今年将升至3117.4亿元。由此可见,生鲜电商与商超似乎形成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是在生鲜电商大好形势的影响下,未来两赛道谁能领跑很难预测。
生鲜产业是三者的重合点,但相关数据显示,超过70%的生鲜销售量来自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手中,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则占据不到10%的市场规模,剩余20%左右则是共同掌控在超市和小商贩手中。
相比后两者,农贸市场对居民更有一种归属性,在规模、保障上相对与更多的“烟火经济”所符合。所谓“烟火经济”,其实是因为大多数工作的人的生活状态是孤独的,上下班、早中晚饭、睡觉洗漱等等,单调的生活方式也加剧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并且以此达到放松的目的,因此,人们开始从原始的买菜做饭中寻找这种生活的烟火气。
相对更加“稳定”的农贸市场,便利蜂等商超与社区团购、生鲜电商更倾向争抢对方的市场份额。但对于便利蜂来说,商超中存在生鲜产业只是其中一部分业务,争抢份额、布局市场都是囊中之计,但更重要的还是与同行商超竞争线下商超市场。
从市场数据中来看,便利蜂已有2000家门店,并且在今年预计达到4000家门店的计划当中,有一半是布局在国内1、2、3线城市中,而对下沉市场的布局,或许就隐匿在未来万店计划当中。
便利蜂的万店计划并非是盲目扩张产业规模,更重要的还是对抗排在自己之前的几位竞争者。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便利蜂仅跻身第十名,其中前三的中石化易捷、美宜佳、中石油昆仑门店数均超20000家,前九名的森罗、全家、7-ELEVEN的门店数分别为3256家、2967家、2387家,数量均要超过便利蜂的2000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