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事关94万亿市场!资管领域重磅报告发布,建议将银行资管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采访人员 徐兵 裴熔熔 陈玉静
7月7日 , 《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课题报告正式线上发布 。 该课题报告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牵头 ,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组织开展 , 历时一年完成 。
此次发布会采用直播方式 , 吴晓灵作报告发布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学教授吴晓求 , 建信理财董事长、CWM50专业成员刘兴华作专题演讲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CWM50理事长尚福林作点评发言 。
基金|事关94万亿市场!资管领域重磅报告发布,建议将银行资管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
本文插图
《报告》指出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我国最终形成了目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资管机构、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机构共同参与的资产管理市场格局 。 在这些机构共同推动下 , 我国大资管市场不断壮大和发展 , 业务规模由2012年底的19.99万亿元发展到2019年底的94.64万亿元 。 其中 2017年底规模为111.35万亿元 , 超过当年 GDP , 也是资管规模最高年份 。
关于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迅猛发展的原因 , 《报告》指出 , 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强劲融资需求拉动 , 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自身谋求发展、修复资产负债表和获取利润的推动 。
那么 , 在资管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报告》又提出哪些建议与意见?大河财立方采访人员为您一一梳理 。
资管市场迅猛发展背后 ,
存在四大问题
《报告》认为 , 大资管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 顺应了实体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强烈的融资需求和日益增加的居民财富的理财需求 ,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是 , 由于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没有及时跟上业务发展 , 导致资产管理业务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独立的制度规范和清晰的监管边界 。
同时 , 《报告》指出 , 在以机构监管而非功能监管划分的“分业经营 , 分业监管”体系下 , 部分金融机构以资产管理业务的名义对各类金融业务进行包装 , 造成了业务的不规范和扭曲 , 从而聚集了风险 。
《报告》从四方面阐述了目前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直接融资间接化 , 即以资产管理业务的名义开展间接融资业务 , 从而使得信贷业务借助资管产品 , 脱离资本充足率的银行监管体系 。
《报告》认为 , 大量具有银行隐性担保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 , 投向银行选定的项目 , 风控方式主要依靠抵押品价值 , 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仍然是银行 , 实质仍然是银行的信用创造 。
二是投资业务融资化 , 是指资产管理机构表面上为投资者服务 , 实际上却是在为融资方服务 , 并从融资方获取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