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薇娅、李佳琦集体缺席,史上最难618背后,直播电商该往何处走

电子商务|薇娅、李佳琦集体缺席,史上最难618背后,直播电商该往何处走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薇娅、李佳琦集体缺席,史上最难618背后,直播电商该往何处走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薇娅、李佳琦集体缺席,史上最难618背后,直播电商该往何处走

文章图片


文 | 无锈钵 山核桃
距离618的滚滚硝烟 , 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
前一秒震耳欲聋的大促声浪 , 仿佛转瞬之间就难以寻觅 。 同过去的每一届电商盛典一样 , GMV的数字转盘总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戛然而止 , 而交易单量之外的波动 , 却如石子溅出的波纹 , 依旧荡漾在中国经济的肌理之中 。
对于这届618来说 , 未熄的余波 , 就发生在“直播电商”这一业态里 。
一方面 , 在“淘京拼”等传统平台声量锐减的时刻 , “直播电商”成为了维系618热度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 , 即便是在618告一段落之后 , 直播电商的“爆闻”和变革 , 也依然在持续酝酿 。
第三方数据显示 , 过去的这个618 , 直播电商行业的总GMV高达1445亿元 , 作为对比 , 2021年这一数字还仅仅只有645亿元 。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 直播电商的高增量和深度参与 , 同“史上最难618”的头衔 , 都构成了一场鲜明的对比 。
种种迹象表明 , 当下 , 综合电商与直播电商的增长已形成了明显的分化 , 与此同时 , 另一股分化的趋势 , 也在直播电商的内部涌动 。
而伴随着后一股分化的加速 , 过去关于这一业态的预测 , 也变得不再确定 。
“基础设施”还是“特色零售”?回望过去 , 市场对于直播电商的认知 , 一直存在一定的误差 。
这一业态横空出世的2019年 , 许多人相信 , 他们正在见证“内容+电商”模式的兴起 , 却不料 ,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 2020年 , 直播迅速从内容中抽身 , 转向了流量电商的热潮 。
而就在人们相信 , 2021会是头部主播为了流量“刺刀见红”的一年时 , 猝然而至的“投诉门” , 又将整个行业拉回了供应链的重装战争 。
来到2022 , 供应链和选品环节刚刚完善 , 原本稳固的头部主播生态骤然爆发巨变 , 靠服务和品质取胜的口号刚刚落地 , 东方甄选的崛起 , 又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三年前“内容梦”的曙光 。
众多不确定的设想中 , 关于直播电商的未来 , 外界曾经有过一个大胆的预测:
直播电商将从专用走向标配 , 从大主播到品牌自播 , 从美妆品类到全品类 , 成为零售行业的新“基础设施” 。


图源:星图数据 , 中金公司研究部 618综合电商销售额及增速


这条“基础设施”之路事实上电商行业也走过 。 从早期的网购到如今日益成熟的完整电商产业链 , 电商同样经历了从少数到普惠的过程 。 从曾经少数人的工具到如今适用于多场景的通用基础设施 , 中国电商行业的成长逻辑似乎正在直播电商身上再度重演 。

这一观点并非没有实践与理论支撑 。 从直播电商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 , 这一业态已从曾经的粗放迈向精细 , 随着“淘抖快拼”加速直播电商的布局 , 行业发展初期的先发优势正随着人员和信息的流动变得平均化 , 内容与供应链建设成为直播电商的新增长极 。
但仅从这个618来看 , “万物皆可直播电商”这一观点仍值得商榷 , 从直播与商品两大方面来看 , 对目前的直播电商来说 , 成为基础设施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  当下的直播电商 , 充其量仍然只是一种零售的“特色模式” 。
首先 , “基础设施”意味着直播电商已成为流量的总入口 , 可以接入所有的商品 。  但显然 , 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完美链入直播电商 。
一类是汽车等高价低频的大宗消费品 , 必须依赖线下“看车、试驾、比价、下单”等一系列流程 , 才能完成交易闭环 , 单凭直播电商无法建立消费信任 。
另一类则是农产品、二手奢侈品等非标品 , 如果未建立起全链路的交易模式 , 很难走向规模化 。
其次 , 直播电商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商品 。  区别于线下零售与线上货架电商 , 直播电商的差异化价值在于展示性与互动性 。
一方面 , 区别于货架电商的“人找货” , 主播对商品进行详细地展示与讲解 , 同时直播间的陪伴属性也让用户和主播之间建立了情感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