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樊建川( 四 )


樊建川1957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父母都是军人。川南向有剽悍的江湖习气,樊建川幼时跟小玩伴打架,父亲抄着手看,打赢了,给他倒白酒。
父亲在阎锡山的部队待过,被小伙伴骂作「汉奸」,5岁的樊建川于是撕去了幼儿园成绩单上父亲的名字,这是他此生的第一件藏品。收集被「文革」自杀者尸水浸泡过的淡黄色的遗书,垃圾堆里刨出的印着毛主席语录的脸盆,远赴日本「反扫荡」收二战文物,从1990年代初起,樊建川一点点攒了800多万件文物。他狂热地喜爱近现代的藏品,「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2005年,他在9个月内建起5个馆,吃睡都在工地,晒得焦黑,困了纸板上躺两三个小时。还没拿到批文,就战战兢兢地开馆了,「我也是顺着天走,举头三尺有神明,几百万将士的英灵保佑,要是以前,我早就枪毙死了几十盘了。」
下午4点半,在以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抗战为主题的「飞虎队军官俱乐部」,学生们等着听他的讲座。他们是香港天水围政府组织的暑期游学班,「来看看真正的大陆。」
樊建川终于得了空,点起烟,长吸了一口,对着面前的大会议桌若有所思地出神,然后对助理说,「桌子脚脚要砍个5公分,莫,6公分。」然后径直去了会场。
向学生抱拳、行军礼,然后语气谦逊地说,「跟各位汇报我的工作。」简单寒暄后,他用一口嘶哑的、带着明显四川口音的椒盐普通话,脱稿、流畅地再次讲到了他重复过无数次的话题:为什么搞收藏、建博物馆群落。
互动环节,学生揪住他不放,问他是否有某一历史事件的相关藏品。樊建川说,「像素越高,画面越清晰,文物就是历史的像素。」又求饶似的,「你们不是想我关门大吉吧?还是要提高情商,体谅我下噻。」
接受《人物》采访时,樊建川仍心有余悸,「哎呀这些娃儿,太不懂事了。」他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包括抗日战争、红色年代、民俗、地震4个系列,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的博物馆群落,数十年心血全部倾注于此,他容不得一点闪失。
国庆60周年,他筹备「向抗日将士致敬仪式」,想到「让毛主席的女儿给蒋介石的塑像鞠躬」,大惊,凌晨两点临时决定取消鞠躬。次日又动摇,找到李敏,「我说,大姐,等会儿我们要鞠躬,蒋介石也在里边,我们鞠躬,有问题吗?她不吭气,我就有点紧张了,这事她不开口,还真不敢做。」樊建川又重复了一遍,李敏看了看他,只说了一句,「他们都是长辈嘛。」「我立刻说,好好。」
抗战、地震、知青……建馆牵涉诸多敏感问题,记录国民党抗战事迹的正面抗战馆,审核22次才通过,「最后是刘云山签了字,我把复印件都留起了。」开馆一天,10万块就没了,跟建筑师沟通,他要求「别整些不锈钢材料的,我修不起的」,尽量自然通风,否则空调费就得一天几万,博物馆直到2010年才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