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观点|出海的浪潮下,中国企业如何找到新增量?| 电商

文| 碧根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化就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如今我们早已处于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之中。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在国内人口红利渐退、流量成本高企、老龄化压力渐显的大背景下,显然不能只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本土企业”,全球视野将成为长期发展的标配。
而受去年疫情影响,全球各市场均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也让中国的供应链优势被全世界看到,因此去年不少国内企业都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甚至有人将2020年定义为跨境电商的新元年。但与此同时,国际商贸环境的变化也致使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凸显,这也引发企业的重新审视:站在跨境电商的风口下,出海掘金需要遵循怎样的发展策略。
1. 跳出红海存量,走进蓝海增量从出海区域来看,欧美市场是中国商家瞄准的第一块土地,早在上个世纪,中国企业就开始通过“三来一补”的方式出口欧美,中国以世界工厂的身份加入竞争。随着电商崛起,链路大幅缩短的“扁平化”交易模式使各类商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推动了包括中国卖家在内的大批商家涌入。
这一过程中,部分中大卖家逐渐在欧美跨境电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头部效应明显。根据跨境数据平台Marketplace Pulse分析显示,2020年在亚马逊四个最大的市场中,超过50%的销量来自于2017年或更早加入的卖家。同时,仍有更多新卖家加入市场份额的争夺,2021年数据显示,亚马逊今年底还将新增140万卖家。不难发现,传统欧美等主流市场中,老玩家生存周期长,新玩家仍在涌入,身处其中的中国卖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此外,由于中国电商卖家与欧美地区文化差异、商业环境差异的存在,不少商家在经营思路上也与相关平台政策形成一定冲突。
超级观点|出海的浪潮下,中国企业如何找到新增量?| 电商
文章插图
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老卖家头部效应显著,新卖家机遇相对较少图片来自Marketplace Pulse
为此,大批中国商家为谋求长期增长,开始“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分摊经营风险,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热度上升。
非洲是目前的一大热门目的地,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口优势、移动互联网发展均为开拓这一市场的中国卖家提供大量机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2020年,全球国家GDP增长率第一名的均为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更是在过去20年时间内实现了9%的平均GDP增长率,被称为非洲“小中国”。同时,非洲拥有10亿级人口,年龄中位值仅20岁。且据GSMA数据,非洲整体智能手机普及预计在2025年达到67%,快速增长的智能设备普及率无疑将释放大量电商机遇。国内的大批先行者,包括华为、中兴、茄子科技等公司均入局非洲,而不少中国商家也通过Jumia等跨境电商平台踏足这片市场。
此外,与中国同属亚洲文化圈的东南亚也是近年来值得中国卖家关注的一大蓝海,地缘相近和文化审美相似是东南亚市场的先天优势。东南亚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根据商务部数据,东盟也已于2020年超过欧美日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同时,东南亚也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区。2020年,东南亚互联网总用户数突破4亿,70%人口完成线上化,推动东南亚整体电商规模达620亿美元,同比上涨63%,成为全球电商规模增速最快的区域。当地电商平台数据也验证了这一趋势,根据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官方信息显示,平台用户在2020年呈现“24小时全天候购物”、“购物品类多样化”、“产品复购率提升”三大趋势,除重点城市的女性消费群体外,更多男性及非中心城市消费者开始常态化网购。
不难发现,在成熟的欧美市场之外,在消费力增长、移动互联网普及的驱动下,大量新兴市场的电商潜力正在释放。随着整个市场蛋糕变大,商家或能从新兴市场的发展红利中把握更多机遇。
2. 抓住中国供应链体系的核心优势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实质上是中国商业模式全球化的表现,出海的新增量需要在中国商业体系的背景中寻找。而强大的后端供应链就是中国商家无可比拟的的独特优势之一。
首先,强大的世界工厂集群带来质优价美的商品,义乌的小商品产业带、海宁皮草产业带、深圳电子产业带、南通家纺产业带等区域集中了产品生产的全供应链配套,供应链优势强。此外,生产及出新速度也可以说是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商家出海背后的一大核心优势。其次,中国供应链如今已突破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体系,逐步形成了从“代工”到“研产一体”的转型,从著名的“微笑曲线”下侧上移至左侧。凭借这些头部工厂的工艺及技术能力,商家能够通过更柔性化的方式匹配海外用户需求,在提供满足本土消费需求产品的同时,也能够反向推动供应链的产品定制化能力。SHEIN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将柔性供应链变成了产业的基础设施,针对出海用户的当地需求,快速组合定制出相应的产品。据晚点报道,SHEIN打样到生产只需7天,比ZARA最快时还少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