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用文字很难表达,但是用视频一下就能看明白的例子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没有主客观之分的,所有观点的表达都是主观。这话说得很对,语言和视频的最大区别也正在这里——任何语言、文字,对事物的表达都是主观的,或者说二手的。都充满了叙述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对语言的理解。
对读者来说就更是了,所谓“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段文字,不同人读后的感受可能会天差地别,大相径庭。这既是文字的优点,也是文字的缺点。
模糊性、主观性等特质,为文字带来了想象力,铸就了今天梦幻般的文学世界——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文字永远无法准确的叙述事物。我们所看到的文字叙述,其实都是自己脑海里的想象。
这也正是数学需要一套“定义明确的符号”的原因——文字并非永远靠谱。
而视频,则是一种处在文字和数学符号之间的事物。一方面,视频的画面也充满了作者的主观认知,同样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在不同的导演手中能拍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视频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同样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你随便看一部电影下的评论,都能看到观众对同一故事的不同解读和争议。(但数学符号不会,1+1就是“一个加上一个”,无可辩驳。)而另一方面,视频是人类可用双眼直接看到的——这就带来了逼近数学的精准。
读金庸的《神雕侠侣》时,你只能想象小龙女是什么样,一万个读者心中的小龙女,也许是一万个样子。而看电视剧《神雕侠侣》时,小龙女的样子是精确的、固定的,一万个观众眼中的小龙女,都是刘亦菲或者李若彤。
因此,视频是一种表达范围极广的传播形式。艺术电影表达的思想,能跟文学名著一较高下;对某些特殊事物表达的精准度,又能和数学公式媲美。(但比数学公式有趣多了)
一个典型的“文字难以表达而视频可以的事物”是——科普。
因为画面显然可以承载意图更明显的信息量,从效率的角度来说,也更加高效。例如更刚刚识字的孩子讲解宇宙,可能孩子并不能理解文字中的所有内容,这里的不能够理解,并非在文字上的不能够理解,而是指在认知方面的不能理解。
以前在某本书上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作家在大陆某地的餐厅,厨师十分善谈,而且厨艺精湛。交流了很多之后,作家突然好奇地问:您知道海边有一种螃蟹做起来特别好吃吗?
作家穷极他的想象和认知,给这位厨师描述那道菜,可是厨师一直犯迷糊,最后只能微笑地摇摇头。尽管这位厨师技艺再如何高超,也不能超出自己的所知去想象一道菜怎样做、是什么样子。
没有人可以凭空想象出他不知道的东西。
如果用文字表达地球有多大、木星有多大、太阳有多大……显然,是件很无聊,且,对于不知道木星地球是什么东东的孩子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事。而一旦用视频,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让画面中先出现一个苹果,接着,出现一个拿着苹果的成年人——苹果与人,大小对比很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