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听书|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政策( 三 )


第五从事农业的人口移民等原因导致了独立初期1992年至2002年农业产值下滑等一系列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 1990年以来 , 约356万人口离开哈萨克斯坦 , 每一个城市和农村都有人离开 , 人口总量从前苏联解体前的1700万下降至不足1400万 。 对于本身就地广人稀的哈萨克斯坦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 356万移民人口属于非哈萨克族的俄罗斯族、德意志族等少数民族 , 其中绝大多数是哈萨克斯坦各个经济部门的中坚力量 。 [10]因哈萨克斯坦主要粮食产区与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区基本一致 , 位于北部地区的——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阿克莫拉州 , 导致全国减少了约100万农业人口 。 短期内 , 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俄罗斯族劳动力数量急速锐减导致大片原有的良田不得不被荒废 。 因大多数俄罗斯族属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骨干、机器设备操作和维修人才、中上层管理者及农业化肥、农药、设备等配套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中高级人才 , 俄罗斯族劳动力出走不可避免地打击了哈萨克斯坦农业行业 。
二、恢复期:2002年至2007年
历经多年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阵痛和农业领域自身的发展规律 , 哈萨克斯坦农业逐步恢复 。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自身广阔的土地面积 , 这是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基础 。 尽管已经实现恢复型增长 , 但是哈萨克斯坦农业的部分指标依旧没有恢复到前苏联的水平 。 例如单位生产率依旧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 并没有得以改善 。 2002年哈萨克斯坦农业产值占GDP比例为8.3% , 但是农民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35% 。 这一数据表明农业部门的发展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 而2000年之后依托世界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国内能源领域改革的初步成功 , 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终于逐步摆脱了因前苏联解体而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得以恢复性增长 , 保持了GDP高速增长的势头 , 2003年GDP增幅高达9.3% 。 [11]整体经济的向好为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带来机遇 , 这是其得以恢复的原因 。 政府收入的增加使得财政支出到农业领域的资金和补贴保持上涨 。 更因为农业是哈萨克斯坦经济部门中最大的优势产业之一 , 其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 是政府实现经济多元化逐步摆脱对能源经济过度依赖的潜力股 。 因此2002年哈萨克斯坦政府颁布了《2003-2005年国家农业粮食纲要》为国内农业经济制定了短期的发展战略 。 粮食产业作为哈萨克斯坦农业领域的优势部门被确立为优先发展产业 , 由政府专门设立部门和专项资金扶持粮食产业发展 。 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 ,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2003年至2005年为乡村复兴年 , 表示农业是国家的基石 , 农民是国家的中心 。 农民渴望农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 国家将为自食其力、自谋生路的农民创造公平的环境 , 国家经济政策和财政支出将扶持勤劳智慧的农民 。 这标志着哈萨克斯坦政府从历经10余年的政治经济混乱中抽身出来开始逐渐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 这使得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得以开始进入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