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忙碌却脆弱?( 四 )


脆弱|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忙碌却脆弱?
文章插图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万丹 / 刘宁 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5月
脆弱|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忙碌却脆弱?】有句老话说得好:“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就是经验——他们必须经过经验的千锤百炼,才能成长为坚韧的、自主的成年人。
这种经验的养成,起始于我们的认知:孩子们需要一些散漫的、无人看管的时间,否则就不足以学会如何判断风险,并操练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挫折、倦怠和人际冲突。在这些属于他们的时间里,孩子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玩耍,尤其是在户外和其他孩子一起的自由玩耍。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考虑,可能要有成年人守在附近,但他不应该以成人的姿态介入一般的争端和争论。
第一,假设你的孩子每个月都在长大,这个月比上个月更有能力。请每个月都问问他们,他们认为自己能独立完成哪些任务,或可承担起什么挑战——比如独自走到位于数街区外的一家商店,自己做早餐,或者是开始遛狗挣钱。看到孩子们遇到瓶颈,做事方法似乎出了错,不要急着介入,撸起袖子去帮忙。和手把手教导相比,试错法虽然收效慢一些,但通常却是更好的老师。
第二,放手让你的孩子经受更多的小风险,让他们体会一些磕磕绊绊,并从中汲取经验。孩童们需要一些“以身试险”的机会。乔的孩子们很喜欢去位于纽约市总督岛上的“废品游乐场 ”,那里允许孩子们玩建筑材料,其中有废木料、锤子和钉子 (在进场前,家长需签署一份冗长的免责协议)。全家人第一次来这儿的时候,乔就站在围栏外,看着两个10岁的男孩把钉子砸进木头里。一不小心,一个孩子被锤子砸到自己的大拇指。他疼得龇牙咧嘴,手甩了甩,然后又回去继续敲钉子了。这样的事发生了两次,但这孩子都没有却步——他学会了怎样敲钉子。
第三,放手让孩子们出去走走,到户外去玩耍。让他们和兄弟姐妹或朋友们结伴出去,告诉孩子们,可以同陌生人交谈,向他们寻求帮助或问路,这样是安全的,只是绝对不要跟着陌生人走掉。
第四,鼓励你的孩子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和回家,在上学路程、交通状况和犯罪率这些本地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越早越好。要求学校以某种适当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到校和离校情况,这样家长就能定位独自上学孩子的行踪,而不需要给他们一部智能手机,实时追踪他们。
第五,帮助你的孩子找到一个邻里同龄儿童的社群,这些孩子的家庭都与你所见略同,反对过度保护孩子。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附近的公园中或操场上聚在一起。家长们首先要划定界限,给出指引,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远离严重的身体风险,同时教导孩子们要懂得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如果有谁受伤了,他们也要知道该怎么做。比起在大人监护下的游戏会或由成人安排的活动,在这样的团体中自由玩耍,孩子们更有可能收获成长,变得成熟和坚韧。
第六,鼓励你的孩子参与更多的 “有建设性的争论 ”。如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所言,那些最有创造力的人,都是在讨论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的。然而,如今却很少有家长会教育孩子该如何参与有建设性的争论;相反,“我们会对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执进行劝阻,我们自己有争论时,也会先把房门关起来”。但问题在于,学会如何交换彼此间的批评意见,同时双方又不至于受伤害,这本是生活必备的技能。严肃的思考者如果尊重对方,就会愿意同对方展开一场严谨的讨论。
谈到有建设性的争论,格兰特提出了如下四条:把它设定为一次辩论,而非一场冲突。论证自己时,要像真理在握;但倾听对方时,却要虚心求教 (并且要有改变自己观点的气度)。对他人的立场,要抱以尽可能善意的理解。若你在某些方面也同意辩论对手,且从他们身上有所学得,要勇于承认。
第七,当孩子们心烦意乱,有可能陷入认知扭曲时,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这样的练习:让我们看看你的这个想法,问一些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对某个人有看法,并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但问题是,这种思维方式会使我们心神不定、愤怒不已,或是郁郁不乐。人的想法并不总是对的。可能我以为外面正在下雨,但当我走到室外,却发现一片艳阳天。我们必须查明真相,不是吗?有时候,我们仿佛在透过一块墨色的镜片看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昏暗无光。那就不妨试试不同的眼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