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忙碌却脆弱?
如果父母期待一个1岁半的孩子摔倒了不哭,结果他却哭了,他就可能认为孩子很脆弱。即使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让学步期的孩子磕磕绊绊一下没有关系,鼓励他爬起来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但是家长鼓励的声音又可能加剧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是孩子们真的在变脆弱,还是我们总认为他们是脆弱的,结果他们就真的脆弱了?
在《娇惯的心灵》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格雷格·卢金诺夫和乔纳森·海特提到了三种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人生谬误:谬论1. 脆弱人设: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加脆弱。谬论2. 情感推理:永远相信你的感觉。谬论3. 我们vs他们: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他们认为,我们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总是尽全力帮他们拔掉眼前的钉子。但是这种安全主义却让孩子习惯了把自己的感觉放在第一位,把人做好与坏的二元论划分,只要看到他们所认为的“爆点”,怒火就能在网络上燎原。
今天书评君带你看的这篇文章,经出版社授权整理自《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在对孩子的过度担忧中,我们正在更加娇惯孩子。
原作者 | [美]格雷格·卢金诺夫/乔纳森·海特
摘编 | 王一
文章插图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美]格雷格·卢金诺夫/乔纳森·海特 著,田雷/苏心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7月。
要说今天的孩子被宠坏了,被纵容了,四体不勤,这么说显然是不准确的。现如今的年轻人,至少那些为进入好大学努力的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在学业上表现优异,而且还要应付课外成绩的冗长清单。
与此同时,当十来岁的青少年沉浸在社交媒体的空间时,他们还要面临此前未有的骚扰、侮辱和社会竞争。更不必说经济问题,全球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已经重塑了我们的经济,大多数工作都经历着工资滞涨。再看未来,如今孩子的经济前景是高度不确定的。所以说,大多数孩子并没有一个轻松的、随心所欲的童年。
可是为什么又说他们更脆弱了呢?因为在保护孩子这个问题上,成年人如今做得实在太多了,他们把手伸得太长,这也就会导致某些负面的结果。根据字典的释义,“娇惯”就强调了这样的过度保护——例如,“以极端或者过度的关心或爱意来对待”。
过度保护只不过是更大社会进程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进步所带来的问题(problems of progress)。这个概念,指的是原本良性的社会变革却会产生某些不良的社会后果。
比如说,我们的经济系统现在可以用较低成本生产出充足的食物,这是进步;但它也导致了肥胖症的流行,这是问题。我们可以与他人进行即刻的互联和沟通,不需要任何经济花费,这是进步;但这种超级互联可能正在损害年轻人的心理健康,这是问题。我们有了冰箱、抗抑郁药物、空调、冷热可调节的自来水,想一想那些从人类物种起源时就伴随我们祖先的种种匮乏和艰辛,我们现在确实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开它们。对于我们而言,舒适和身体的安全是莫大的福利,但它们也附带着不可否认的代价。
我们现在适应了更舒适的新生活,若要判断哪些不安全和风险是不可容忍的,当然也就会随之降低标准。根据我曾祖父那辈人的判断,大概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娇惯的。每一代人都往往认为下一代是软弱、不成器、缺乏韧性的。
01
“懒”不下来的父母
有些家长在安全主义这条道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2015年,密苏里州的一家人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他们“绑架”了自家6岁的儿子。父母想要“给他上一课”,让他有切身的体会,原来对陌生人友好是最危险的。
当然,这样的父母确实天下少有,竟想到以这样恐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常见的情况是安全主义被通过微妙的方式教导着下一代,比如现在的父母不敢让十来岁的孩子骑自行车去邻居家,对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地提供帮助,精细地制作各种食物
如果你经常在脸书上打发时间,没准会碰到这样的标题党帖子,比方说“70年代孩子早该死光的8条理由”(理由之一:草坪飞镖……理由之四:爱用助晒油,而不是防晒霜)。我们这辈70年代的孩子,看到此类帖子就喜欢转发,因为我们在嘲弄当今父母们的安全顾虑。
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岁月里,没有人系安全带,戴自行车头盔,大部分成年人都抽烟。尽管这些年来在追求儿童安全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某些重大成绩,比如自行车头盔降低了脑部创伤的风险,身边有儿童时不吸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儿童安全运动的成功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现代父母常怀安全之忧,甚至走到了安全主义的极端。毕竟,既然关注重大威胁能产生这样的红利,那么何不更进一步,让童年尽可能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呢?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
- 老师|“请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宝妈的一番发言,让老师羞愧
- 学生们|让孩子去打工还是读职高,资深班主任的几句话,让很多家长醒悟
- 瑜伽|妈妈倒立练瑜伽,1岁宝宝笑着跑过来,做出的行为让人哭笑不得!
- 利巴韦林|一粒普通药,吃了却耳聋转告父母这8种药,别再让孩子乱服用
- o型腿|新生儿最害怕这3件事,新手父母尽量提前了解,能让宝宝少受罪
- 纸质|电子屏正在让孩子们变“笨”,数字时代更需要培养“阅读脑”
- 对症治疗|世界早产日:不想让孩子成为1500万早产儿之一?准妈妈避开这4点
- 医生|4岁宝宝半夜突然流鼻血,送到医院后,医生的话让妈妈无法接受
- 同事们|产科医生自己生孩子,会是什么场面?真实情况超出很多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