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文章图片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文章图片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文章图片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文章图片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文章图片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

作为HiFi系统中地位并不高的解码耳放 , 随着手机的3.5mm输出孔被取消 , 这几年也开始火爆起来 。 当然火爆的是超迷你的那一类 ,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手机小尾巴 。
但诸位都知道正因为它超级迷你 , 所以在性能上始终是有明显上限的 , 哪怕现在有些厂商的迷你耳放卖到两三千 , 仍旧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
比迷你耳放要高级一点的则是便携解码耳放 , 再往上就是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 , 除了性能差别 , 最大的差别就是使用场景了 。
这其中比较鸡肋的则是处于中间的便携解码耳放 , 在以前还有不少烧友玩捆绑的时候它是有较大的生存空间的 。 但是当迷你耳放兴起过后 , 传统的便携解码耳放就越加小众了 。
【gryphon|真正意义上的发烧级便携解码耳放,iFi xDSD Gryphon体验】饶是如此 , 仍有不少厂商聚焦便携耳放解码市场 , 前有经典和弦mojo , 后有畅销的乂度XD05系列 。 究其原因 , 个人觉得它还是有市场需求的 , 哪怕便携属性没那么突出 ,它也能作为桌面HiFi系统中的一环 , 尤其现在不少便携解码耳放都开始加入了蓝牙模块 , 它的使用场景是可以被拓宽的 。



▲本文要分享是这款灰菠萝iFi/悦尔法xDSD Gryphon , 品牌资历和底蕴就不多赘述了 , 只要你选购解码耳放必然跳不过的品牌 。
不过iFi的机器也不是没问题 ,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做工太一般 , 但如果多了解一下才发现那些其实属于iFi的入门级作品 , 而像其大菠萝iDSD Diablo或者Pro iDSD那个级别的都是有着靠谱的做工的 , 相对应的自然是更高的价格 。



▲本文的主角xDSD Gryphon是iFi去年上市的一款便携解码耳放 , 近4K的售价自然也是属于其中高端作品了 。 先不说性能 , 仅仅是上图展示的用料就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在解码耳放市场是成立的 。
搭载4通道BB DSD1793芯片和16核XMOS微控制器的xDSD Gryphon , 不仅支持播放从MP3到8倍速率的DSD512/PCM768、2倍速率DXD和MQA的所有音乐文件 , 更是支持3层MQA完全本机解码以及iFi最新的GMT(Global Master Timing , 全局主时钟技术)飞秒级精确时钟和智能内存缓冲器 。
在蓝牙方面 , xDSD Gryphon采用的是高通5.1蓝牙版本 , 但是搭载的是四核QCC5100蓝牙处理芯片 , 支持aptX Adaptive(自适应)、aptX HD、LDAC和HWA/LHDC以及常规aptX和aptX Low Latency(低延迟)、AAC和SBC在内的目前所有高清蓝牙音频解码 。
放大部分没太多说的 , 因为iFi已经把全平衡电路几乎普及到旗下各个产品之中 , 这款亦不例外 。 xDSD Gryphon的放大部分除了采用了其自家高端系列的PureWave纯波电路技术 , 还搭载了一个叫做OptimaLoop的负反馈系统来控制失真 , 并且使用了CyberSync技术来实现高品质的模拟音量控制 。
总而言之这是一款拥有技术创新且十分具有可玩性 , 同时有音质保证的便携解码耳放 , 用官方的话说是把iFi自家的两款经典xDSD和xCAN合二为一 , 下面就分享一下个人体验 。



▲xDSD Gryphon整体外观展示 , 全金属外壳 , 没有沉甸甸的负重感 , 因为机身有规则的凹槽设计 , 加上侧身有一枚像瓶盖子的旋钮 , 个人觉得它更像灰酒壶而非灰菠萝 , 不过熟悉的人都知道灰菠萝对应的是iFi的iDSD Diablo大菠萝 。



▲正面接口展示 , 除了3.5和4.4的音频输出孔 , 后面还有承担开关机、暂停/开始以及模拟音量以及切歌的多功能旋钮 , 再往后面则是XSpace和XBass两枚按键 , 前者是基于纯粹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起到重新构建全息声场的作用 , 后者则是当耳机缺乏正确的低音响应时起到“增加”低频响应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