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n漫评|以崔莺莺和霍小玉的人物形象为例,探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形象( 三 )


霍小玉在面对爱情时从一开始的温柔多情、清醒冷静到后面的勇于追求 , 为爱牺牲至最后的血泪控诉 , 复仇意绪 , 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底层青楼女子在爱情中不同阶段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 , 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灵动 。
霍小玉此言实质上是对封建势力幻想的胜利 。 也是对李益为代表的封建道德的愤怒批判 , 以及作者为了安抚读者情绪的有意为之 。
其实 , 崔莺莺和霍小玉作为唐传奇中勇于冲破束缚追求爱情的代表女性 , 他们的性格特征中有着明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崔莺莺是大家闺秀 , 封建道德的熏陶给她的性格打上了浓重的礼教烙印 , 她最终屈服于现实放弃以前的浪漫情怀和叛逆精神这与她成熟冷静理智刚强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
而霍小玉是一个天真脆弱 , 固执倔强的风尘女子 , 面对残酷的现实 , 决不屈服、抗争到底的性格特点是她的优点 , 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始点 , 她们殊途同归的悲剧结局是两人不同个性发展的结果 。
她们性格中的复杂矛盾以及性格的发展变化 , 都使得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丰满 , 也为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增添光辉 。
三、人物的身份地位:门阀之下不容深情唐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 , 虽然社会风气开放 , 但唐朝人在婚姻方面依旧承袭了魏晋南北朝时的旧俗 , 所谓: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acgn漫评|以崔莺莺和霍小玉的人物形象为例,探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形象】
因此 , 唐传奇中造成女性爱情悲剧的原因 , 本质上和唐朝的婚姻制度密切相关 。
《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除了存在违背礼法的世俗压力 , 更多的是门阀制度之下的现实压力 。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 , 读书人试图通过婚姻得到门阀世家的帮助 , 而贵族也试图通过姻亲的方式笼络新贵 , 确保各方面势利得到平衡和延续 。
张生作为唐代读书人的典型代表 , 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在功名上考中进士 , 在婚姻上娶到世族大家之女 。
所以张生为了前途放弃爱情 , 崔莺莺的家族已经没落 , 能够带给张生的资源十分有限 , 崔莺莺也明白张生不可能为了自己放弃前途 , 所以选择退出 , 这段爱情悲剧在唐朝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 , 似乎早已定下悲剧的基调 , 但崔莺莺为了爱情勇于冲破礼教束缚的行为 , 无疑也是一次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而《霍小玉传》也是同样取材于生活 , 李益与霍小玉历史上确有其人 , 李益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 出身宦官世家 , 年少中进士 , 风流多才 。 而霍小玉作为一名风尘女子 , 她本是霍王之女 , 因为侍妾所生 , 后被赶出王府 , 不得已流落风尘 , 卖艺为生 。

俩人身份地位悬殊 , 本无牵连 。 但唐朝青楼文化盛行 。 而一些文人举子因为科考长时间滞留在京城难免孤独 , 且他们追求功名总是徘徊在得意与失意之间 , 需要倾诉和需求精神慰藉 。
而较高素质的风尘女子 , 她们虽堕入风尘 , 但是在文化、诗词、歌艺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 , 所以文人和风尘女子之间饮酒作乐、吟诗作对 , 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
李益和霍小玉二人本就是“娘子好才 , 鄙人好色”的典型结合 , 所以 , 以悲剧的结局收场也并不意外 。
唐代士子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 , 面对母亲为李益选中的妻子 , 在个人前途和家族利益面前 , 他并没有选择违抗 。
李益已然进士及第 , 婚姻的选择在其今后仕途发展上尤其重要 , 母亲为他安排大族之女卢氏 , 毫无疑问是为了李益前途和家族利益考量 。 所以 , 无论是崔莺莺还是霍小玉的爱情悲剧的背后 , 都逃不脱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 , 但是她们敢于冲破传统的封建礼教 , 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四、女性悲剧形象意义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
崔莺莺和霍小玉都具有较浓的悲剧性意义 。
纵观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 虽然展现出了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 , 但是她们仍然是男性权力话语权驱使的对象 , 其女性形象的意识觉醒 , 具有一定的失真性 。
作品中的女性虽然大胆追求人性欲望 , 看似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生存方式 , 其实她们的悲剧命运没有得到改善 , 女性意识觉醒得并不彻底 。 她们普遍存在心理贫弱的表现 , 如霍小玉只向李益索求八年的欢爱 , 表明霍小玉内心已默许了李益的抛弃行为 。 而霍小玉对李益的报复 , 也体现出女性心理的贫弱 , 因为其报复心理是由于被负心男子抛弃而产生的 。 由此 , 女性形象蒙上了更深一层的悲剧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