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产品最终服务于用户,用户对于一个产婆的看法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产品设计中,要时刻关注用户的需求,注重用户真实体验,抓住用户痛点进行设计;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深度理解用户的产品设计方法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文章插图
一个简单的前提是,优秀的产品能帮助人们提升效率甚至生产力,人们乐于在生活中不断使用这款产品;而产品也就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品设计者对应获得金钱或者成就感。
想要设计出深受用户欢迎的好产品,就必须深度理解用户,协助用户完成目标需求。
本文第一章、第二章能够回答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如何才算满足用户需求?第三章则通过“人物建模”工具,高效准确地定位用户目标。
一、识别用户目标,发现核心需求我们常会问自己,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有什么痛点?
其实用户需求本质就是用户目标,即“用户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用户目标导向的产品设计中,过程越少越好,协助用户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是第一位的。
用户目标常与我们的猜测不同。我们可能认为:运营对后台提出优化方案,是想要解决运营不高效的问题,但其实运营高效是老板的目标。
运营本身的目的可能很复杂,比如“减少重复操作,多点摸鱼时间”,或者“把注意力交给最值得做的地方,其他一笔带过”,再或者“我要在这里彰显出人工运营对比算法的优越性”等等。这些信息甚至运营自己也没意识到。
产品设计需求的复杂之处就在于人性本身复杂,人的思考结果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如果你只满足了运营表面的某个具体需求,如“这里做自动填充而不是人工输入”。没能触及到需求本质“这里的信息重复度又高又不重要”。但不能触及到运营的目标结果“我不想对这里做任何运营”和用户的目标结果“这里的信息对我没什么用”。
你就会陷入疲于奔命之中,总是在不停地满足零碎的需求,却始终无法满足对方的真实目标。
如果只关注用户所表达的他现在想要什么,但没有关注用户的最终目标。这样依靠零散的需求堆砌出来产品,往往臃肿繁复,看似完成用户的所有需求,却依然无法解决用户目标,最终成为一个由技术零件堆砌而成的,有着八条腿六只手却依然无法站立拿取物品的的机器人。
1. 认识目标与任务的关系如上文所说,产品设计忌讳片面解决用户诉求,很容易造成需求堆砌,浪费生产力。
用户所表达的需求,其实往往只是一个小任务,用户目标结果不等于用户当前任务,目标是对最终结果的预期,而用户当前任务,只是达成目标结果的一个步骤,或者一组连续的步骤。
举个例子:当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
- 孩子的目标结果:完成全部作业;
- 孩子的任务:语文作业任务,数学作业任务和英语作业任务;
- 孩子的动作:坐在桌子前写作业;
- 孩子的具体操作:写30个英文单词,计算30道加法题,抄写3首古诗。
文章插图
用户所强调的痛点是目标被分解后的具体任务
孩子的目标结果是完成作业,此时他面对着语文作业写不完(任务a未达成)的问题。
如果帮他做完语文作业(解决任务),或者帮他找到字数比较少的古诗文来抄写(改善具体操作),都只是解决了当前问题,并没有直接解决他想得到的目标结果,次日孩子很有可能会写不完数学作业(任务b未达成),还要继续帮助他解决任务b吗?
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各类因素中找到导致孩子完不成全部作业(目标结果)的原因,是作业太多(目标因素),还是时间太少(时空因素),还是孩子途中贪玩或者受到干扰(动作因素)?
只有解决这个影响到了目标结果的“原因”,才能真正去思考协助达成用户目标的方法,避免无效堆砌。
2. 从目标结果逆推解决方案有很多产品设计是从0到1的过程,但我更喜欢称这种过程叫做“从1到0”,即从用户目标结果逆向推导出任务,好处是能避免受到技术现状束缚,更有效,或更具有创意的解决用户目标。
做产品设计时过分依赖于现有技术能力,提出一套绕开技术限制的产品设计方案,就永远都突破不了技术限制,陷入低效循环陷阱中。
- find x|联发科的高端梦成了,深度解析Find X5,天玑9000真旗舰
- 淘宝|深度解析淘宝商品展示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快速打上精准人群标签
- Win10|仅1.2G的 win10深度精简版,比win7流畅,老旧机型首选!
- r助力云端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亚马逊发布Trn1新实例
- 通知|B端产品设计:消息中心数据流逻辑
- 方法论|最实用的中台入门介绍(三)模型篇
- 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 交互设计|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 商业|「猎云网首发」蓝芯科技完成B轮融资,“深度视觉”加速商业化
- iOS|iOS15.1.1一周深度体验,我后悔没有早点升级,来看看大家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