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假如机器人流眼泪

北京市|假如机器人流眼泪

文章图片

北京市|假如机器人流眼泪

文章图片

北京市|假如机器人流眼泪


作者:黎荔
2014年 , 日本软银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最新款机器人——Pepper , 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人类情感的机器人 , 它能理解人类的情绪变化 , 售价约1930美元 。 这款机器人除了具备最新语音识别技术 , 还装配着十几个传感器 , 头部还有两个摄像仪和4个话筒 , 内置Wi-Fi和以太网 。 它使用一个“情感发动机” , 以及一个“云端”人工智能系统研究手势、表情和人类的语言声调 。 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 , 机器人可以判断人与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 机器人可以分析情感 , 甚至可以通过看网络照片、视频来分析人物之间有没有竞争、依赖、信任等关系 。
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 , 赋予机器人以情感是最富有争议的 , 但人造大脑也是许多国家正在秘密研发的前沿领域 。 目前 , 理论界普遍认为 , 研制情感机器人以及实施人工情感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机器人具有“人情味” , 从而创造和谐友好的人机环境 , 让它们能够与人类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情感关系 。 实际上 , 情感对于机器人的重要作用远非如此简单 。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 , 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针对不同价值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性 , 从而对有限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 以达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
人类情感分两种 , 一种是低级情绪 , 通常认为就是喜、怒、哀、惧四种情绪——它们是生物性的 , 是先天拥有的 , 是即时反应 , 理论上是可以通过程序模拟的 。 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之一 , 被称为情感计算 。 但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 , 除了低级情绪 , 还拥有着高级情绪——它们是社会性的、精神性的、后天习得的 , 比如道德 , 比如爱情——理论上高级情绪是无法通过程序模拟的 , 但如果人工智能拥有完善的低级情绪及学习能力 , 则有可能自行发展出高级情绪 , 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 而不是刻意设计的过程 。

人类的复杂情感 , 实际上是进化的结果 。 比方说对子女的爱 , 实际上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那些对自己子女不太产生“爱”的情感的个体 , 其子女很可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而夭折 , 因此这种个体的基因就消失了 。 对自己子女容易产生“爱”的情感的个体 , 其子女更有可能茁壮成长 , 其基因也就比较容易延续、发展 。 因此 , 在自然选择下人脑就容易对子女产生“爱”的感情 。 再比如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 , 实际上就是因为那些对黑暗和未知不太恐惧的个体 , 有更大可能会被野兽袭击导致死亡 , 所以在进化过程中就逐步被淘汰了 。 因此 , 情感 , 实际上是在繁衍和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 人类进化是一个通过繁衍而实现的过程 。 人工智能如果可以自行繁衍、进化 , 那么机器人确实有可能产生出情感 。 但是那种情感肯定和人的情感有相当大的差异 。 目前人与机器人之间无法形成关系 , 关键的阻碍是人类的思维方式 。 作为人类 , 我们的思维模式经常不合逻辑 , 充满认知偏差 , 但是 , 这种偏差构建了我们的个性 , 也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类的原因 。 机器人的思维完全按照理性的规则来运行 , 因此和我们非常疏远 。 目前有些研究就是有意让机器人有认知偏差 , 并且有一些个性特征 , 使它们更像人类 。
关于机器人情感问题 , 我想起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发行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人工智能》(2001年) 。 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 , 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 , 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第一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被制造出来 , 他的名字叫大卫 。 这小男孩一头金发 , 有一双温柔动人的眼睛 。 只要启动程序 , 他就会对作为启动者的父母爱而不渝 。 作为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 , 大卫是一对伤心的失独夫妻的实验品 , 他们的亲生子马丁因重病被冰冻 , 期待有朝一日 , 有一种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会出现 。 然而 , 有一天马丁病愈回家了 , 大卫从此变得多余 。 他只是一个代替马丁的角色 , 正主回归之后 , 他就失掉存在的意义 。 虽然人类的小孩马丁比起他来 , 因妒嫉显得又狠毒又狡猾 , 根本比不上机器人的忠诚憨厚 。 一系列误会后 , 母亲终于决定放弃机器人小孩了 , 但她知道 , 签了领养协议后 , 如果哪一天不养了就只能送回工厂销毁 , 出于对大卫的情感 , 母亲遗弃他在荒野森林 , 希望他自己寻得一条生路 , 跟着他的只有一只会说话的机器泰迪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