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在“一体化HR SaaS”领域,北森的客户成功方法论( 二 )


业界目前都知道北森在这两年高打“一体化”战略 , 这背后的产品逻辑是怎样的?
HR软件在国内发展主要分为三个维度:传统概念中基础人事管理部分 , 涉及组织晋升、请假考勤、薪酬管理;此后从国外引入Onboarding(入职管理)、e-Learning等软件理念;近几年中国企业发展进入到人才竞争阶段 , 如何吸引招募保留核心人才 , 如何定义识别发展人才?由此衍生出人才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 。
从这个思考角度出发 , 纪伟国认为:“产品一体化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但客户真正的痛不是产品本身 。 ”
“人才从投简历到离职 , 整个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 。 产品按照模块把员工在企业中的活动场景拆成一块一块的 , 这是行不通的 。 这导致了一个问题 , 在公司应用软件的时候 , 数据、体验、入口都是割裂的 。 ”在割裂的前提下 , 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效率问题无从谈起 。
现有的HR场景 , 诸如请假、排班、考勤并没有走到深水区 。 效率的高低还不至于影响到公司核心业务是否成功 。 HR软件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与人才结合在一起 。 如果说HR赛道可以更深入地影响到企业的进程 , 招募、留存和发展人才 , 这可能是影响到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
深入客户场景带给纪伟国的经验是HR需要无断点 , 这一点他在去年北森秋季发布会的演讲中进行了分享 , 他希望整个行业可以一起认识到 。
“客户的业务是前后无断点的 , 不能因为产品的模块的差别 , 把客户割裂到不同的产品里 。 ”
2016、2017年后 , HR软件的一体化在美国趋势明显 , 之前做单招聘模块的公司还能融到钱 , 后来就融不到了 。 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体化厂商产品线还不完备的情况下 , 单模块厂商能够赢得市场 , 但一旦更成熟的产品推出来 , 很快会被友商替代 。
“到处都是断点 。 部门想招聘 , 但是没有编制 , 重新申请编制 , 人才已经在其他公司入职;绩效评估没有完成 , 是因为员工离职了 , 但离职和绩效没有打通;审批流程无回复 , 最终发现节点员工已经离职;找一个员工的简历 , 转了一圈问不到 , 查绩效查不到……”
纪伟国向TO B新势力举例 , “这些虽然都是细枝末节 , 但场景本身是连续的 , 断点把场景拆成一块块 , 就造成了无穷多的问题 , 降低了效率 , 中间耗损也特别大 。 ”
“我们就得一个一个场景地链接 , 让HR数字化的程度尽可能地高 。 ”
“我们认为 , 走向深水区还是要深耕场景 , 把整个场景打透打穿 , 所以我们叫场景一体化 。 ”

图注:北森对于员工全生命周期场景的需求思考
03  一把三年 , 押宝PaaS场景越做越细 , 纪伟国和他的同事遇到了太多可能只用得上一次的功能需求 。
之前纪伟国接触过一位创业公司的管理者 , 在他们公司可以调休 , 加班给双倍工资 , 同时希望实现预支调休的功能 , 并且一个月只能预支16个小时 , 除此外还涉及高温假、带薪假等 。
纪伟国的初期建议是 , 微调管理制度 , 减少定制开发 , 可以让系统的性价比更高 。 但一周后 , 这家公司决定增加费用 , 进行功能定制 。
“因为调整和改变人事管理制度并不是这家公司当时的重心 , 解决这一问题才是他们需要的 , 如果系统不能按需解决 , 可能会出现考勤、薪酬一系列问题 。 我认为我们的系统应该支撑这种场景的 。 ”
“场景不可能完全覆盖的 , 这时候就要靠PaaS来做定制开发 。 ”纪伟国说 。
更重要的是客户还在一直变化 。
北森做了大中型客户之后 , 意识到客户需求非常复杂 , 一个标准化产品无法百分之百满足 。 和大部分TO B企业一样 , 北森想过如果标准化产品不能满足 , 客户会不会放弃自己的续期 , 用标准化产品?纪伟国直接指出在HR领域 , 客户的答案是——不会 。
“客户不肯放掉那个功能 , 不做对他的影响大过软件本身 。 买一个软件花费几十万 , 如果放弃了某个功能可能会付出几千万的代价 。 ”
在企业级软件中大多数公司都是先有低代码PaaS平台 , 再基于平台做SaaS产品 。 实践证明 , 先做产品再抽出一个PaaS平台来是有着巨大难度的 。
纪伟国曾看过一篇海外文章 , 讲述了国外一家厂商做PaaS平台的历程 。 这家厂商从领先者到产品支撑不住客户需求 , 再到转去做平台重构产品 , 错过了窗口期 , 市场最终被SAP占据 。
“做PaaS本身就是个坑 , 一把就三年 。 我们最怕当时做平台的时候 , 不知不觉被行业落下 , 毕竟做平台要三年 , 做开发再三年 , 市场没有了 , 平台出来就白搭了 。 ”纪伟国还是感叹了下这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