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诊室焦虑“浓度”高!专家:长高好时节,“秘诀”就在这|第医线


这个诊室焦虑“浓度”高!专家:长高好时节,“秘诀”就在这|第医线
文章插图
这个诊室焦虑“浓度”高!专家:长高好时节,“秘诀”就在这|第医线图说:前来就诊的孩子不少 左妍 摄(下同)
这个寒假,许多孩子“就地过年”,吃吃喝喝没少,临近开学一测体重,胖了;一量身高,没长!上周末,采访人员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看到,赶寒假“末班车”来就诊的孩子不少。该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罗飞宏教授说,“许多家长陷入‘身高焦虑’,或对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长高也要遵循自然规律。”
医生,给她打针吧!
女孩馨馨9岁半,身高145厘米,体重20千克,一年长了约8.5厘米。罗飞宏给馨馨做检查,发现她已进入发育中期。一旁的妈妈十分着急,“听说发育了就不会长个儿了,能不能想办法推迟发育?”
“现在的孩子9-10岁发育是正常的,没必要干预。”罗飞宏说,开始发育不代表不长个儿,但长多少因人而异,正常女孩整个发育期一般能长20-25厘米。“因为已经发育了一段时间,你的孩子预测成年身高是155-160厘米之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每天晚餐前跳绳1000-1500个,每天喝牛奶200-300毫升,蔬菜多吃点,水果不要榨汁,保证睡眠9-10小时,晚上9点到凌晨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话还没说完,妈妈就打断了他,“医生,给她打生长激素,至少打到160厘米。”被罗飞宏“婉拒”后,妈妈依旧不甘心,“我们来医院就是为了打针,别人都打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打?”罗飞宏耐心解释,“你的女儿身高长得不错,骨龄也正常,只要坚持锻炼,不需要打生长激素。”
这个诊室焦虑“浓度”高!专家:长高好时节,“秘诀”就在这|第医线
文章插图
图说:罗飞宏看诊
10岁男孩同同,身高148厘米,体重38千克,看起并不矮。但罗飞宏经过查体,发现孩子已进入发育的第四期,骨龄也有点偏大了。“这是家族性的矮身材,我们要先抑制孩子的发育,然后再给他联合生长激素治疗。”
“生长激素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治疗,但许多家长盲目跟风,只要孩子比同龄人矮一点,就老想着打生长激素。”罗飞宏说,打生长激素总体安全,但也有适应证,且要定期复查,不是“个个都打”,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轨迹,身高问题不必“攀比”。
如何判断孩子矮小?
“医生,我的孩子算矮吗?”许多家长会这样问。罗飞宏说,这需要专业数据来判断,不是靠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一下,或者眼睛看一下就能判断的。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儿童生长数据范围。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人的生长趋势会发生变化,不同地区也不同,上海孩子身高在国内属于较高的。有一种统计术语叫“第3百分位”,意思是随机挑选100个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让他们由低到高排队,排在第50位的孩子的身高就是这个年龄的正常身高,排在3位以前的就属于矮小。所以,关注孩子的身高不应只盯着同学的个头儿,而应放在生长曲线表中去衡量。
生长速度是判断生长是否迟缓的另一指标。对于发育前的孩子来说,用年龄和身高对照表还是比较科学的,一般来说,2岁后至青春发育前每年的正常生长速度约5-7厘米,发育开始前每年长高<5厘米/年或者发育开始后每年长高
一上午,罗飞宏的门诊来了几十个孩子,学龄期居多,也不乏因疾病而不长个儿的学龄前儿童。罗飞宏说,除了内分泌系统疾病外,消化、血液、肾脏、神经系统等疾病均可引起生长发育落后。现在“小胖墩”越来越多,会导致孩子的性激素升高,容易性早熟,也会影响身高。
这个诊室焦虑“浓度”高!专家:长高好时节,“秘诀”就在这|第医线
文章插图
图说:前来就诊的家长大多很焦虑
采访人员也发现,与父母的“焦虑”相比,一些祖辈却很“淡定”,他们对身高有另一种认识误区。“现在矮,因为‘晚长’。”诊室里,一位奶奶这样说。罗飞宏告诉她,受遗传因素影响,孩子“晚长”也是有可能的,这类孩子虽然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但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激素都正常。但导致孩子骨龄落后的因素也很多,临床上甚至会碰到一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常常读书至深夜、睡眠时间很少,运动更少,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他们的个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同样,“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的说法也不是绝对成立的。临床上就遇到过父母都高,但儿子成年身高只有160厘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