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李想:十年以后,做成苹果水准
文章插图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十年以后再看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
这已经不是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第一次,把苹果公司当做自己奋斗的标杆了。2022年2月26日,理想汽车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未经审计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在财报电话会上,李想突然打开了话匣子,又是分享造车方法论,又是畅聊对研发方向的判断。在谈及“未来如何扩展生态圈”的时候,李想提到了上面那句话,并强调:“理想汽车战略特点是专注”。
今天的理想汽车,除了做出了一款“网红车”理想ONE之外,在其他跨界生态的领域可以说“毫无建树”。而相反,蔚来最近就传闻进军手机领域,而小鹏则早就在飞行器、机器人等领域施展拳脚。理想的专注态度,或许有点像苹果。在核心业务没钻研透彻之前,不会轻易跨到新的领域。
这种专注,短期内在资本市场展现出来的是“喜忧参半”局面。一方面,缺乏出行生态的想象空间,在市值上,理想汽车始终跑不过蔚来和小鹏(截止2月25日收盘,蔚来332.91亿美元、小鹏299.92亿美元、理想288.06亿美元)。但另一方面,力出一孔的理想,保持着资金和资源的高效运转,在研发投入加大的同时,仍让公司保持着盈利的健康状态。
但是,李想的理想与现实又有着那么一点的冲突。要知道,李想在公司IPO之前,就曾说过:“我已操盘过百亿美元级公司,我希望再操盘一家千亿美元级公司。”其实,在他眼里,有一个更值钱的理想——到2025年,实现160万年销量,拿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我们目标是希望理想汽车的市场份额能达到20%以上。”李想说道。
一、做爆款,听“李”的
【 人民币|李想:十年以后,做成苹果水准】
众所周知,汽车企业靠走量赚钱,普遍采用的是车海战术。比如前期投入巨大资金去研发平台、动力总成等等,后期用这些技术衍生出不同的车型,通过成本均摊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盈利。这种方式并没有错,只是因为试错成本低,中国汽车行业出现滥用车海战术的行为。
前段时候,团车网宣布转型造车,结果这家公司CEO闻伟向媒体释放了一些言论,却遭到了李想的质疑。闻伟在采访中提到一个观点:“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其实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赛力斯SF5摇身一变成了问界M5。
文章插图
微博截图
汽车圈里那些朝三暮四的行为,归根结底是产品还没打磨好,就着急拉出去卖。而借着财报电话会这个公开机会,李想分享一套自己关于打磨产品的方法论:“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推出很多产品。作为产品经理,我认为产品有一套非常成型的逻辑,放在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第一,我们要理解用户的需求,这里包含我们目标用户群,其显性需求、隐形需求,以及我们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我们通过更为全面的视角,去推出合适的产品。第二,我们要了解用户愿意购买的价格。
我们可以把以上两个用户需求看车一个画圈,企业通过打造的产品与其做最大的重合。
这里便包含五个重要的综合能力:第一是产品力,包括车型尺寸、空间、性能等;第二是产品的安全性;第三是产品的质量;第四个是产品的定价;第五,是在过去几年,尤其在行业爬坡期,显现尤为突出一点,就是产品的供应力。
这五个指标的综合表现结合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和价格的画圈,看到二者关系重合的面积越大,产品的销量就越大;反之,重合面积越小,即使企业初期设想再美好,产品的销量表现也将差强人意。这是向内与向外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产品初步获得市场认可之后,可能很多企业就飘了,开始积极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理想汽车在很多新势力里头,属于是另类的一个。这从理想汽车在财报中,给自己加的定语就能看出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者”。
其他新势力所理解的创新,可能更多是横向去拓展、整合,而李想则希望更多的先从纵向进行探索。“我们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刚刚完成从0到1的验证,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尚未完成。无论是从产品到应用,再到技术和系统层,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还没有做,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坚持去做。十年以后再看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
- 投资方|「德康医疗」完成5亿人民币B轮融资;聚变设备运行控制软件研发商「能量奇点」完成4亿人民币A轮融资丨全球投融资周报
- TO B投融资周报0218-0224|本周国内融资金额超71.39亿元人民币,过亿元融资交易达30笔 | ai
- 高瓴创投|沛岱汽车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高瓴创投领投
- 系列|OPPO十年理想之作后的新开端,是一场从外到内的转变
- 和平精英|OPPO Find X5 Pro评测:自研NPU芯片加持,开启计算影像新十年
- 网易2021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发布,全年净收入 876 亿元人民币|业绩快报 | 净利润
- 三星|三星电子普通员工年薪约为73万元人民币
- 半导体|未来十年中国超越美国?哈佛大学发布报告,三大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 狙击手|激荡电影产业四十年,72岁“双奥导演”张艺谋的奇幻漂流
- 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之数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