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金三银四到来,求职场上的人员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思考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方向。那么作为产品经理,要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除了进大厂,产品经理是否还有其他可选择的路径?不妨看看作者的解读。
文章插图
快到金三银四的求职季了,最近被问了很多求职的问题,而且今年的市场环境并不好,这导致很多同学会提前焦虑35岁后的职场选择,今天索性分享一下我对产品经理选公司岗位的看法。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基本快到了天花板,比如互联网广告行业趋势,增长已经停滞,且很多裁员信息的发布,也可以看到现在和几年前,和互联网+刚提出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文章插图
说在前面,我不盲目推荐头部大厂,也不建议去。
就像是公务员热门岗位,2000人抢1个岗位,你觉得可以,你可以花一年去考。我这篇文章建议给那其余1999位同学的另一条路子。讲一些公司和岗位相关的底层逻辑,不鼓励机会主义。结合行业、城市发展,谈谈如何顺应大势,不说吃到红利,至少要立于不败之地,不因行业、公司因素被冷酷抛弃。
一、按行业趋势的公司1. 不去头部公司已经实现行业独角趋势的直接竞对公司和移动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不同,现如今,互联网行业不再野蛮成长,资本和市场也已经趋于冷静。
大范围的补贴大战也已经是过去式。在疫情前,比如百团大战,出行、外卖市场的补贴战,生鲜生鲜电商的疯狂扩张,都是在巨大蓝海市场中抢地盘。
但现在的市场趋于饱和,产品经理岗位也更细分,做的往往是从1-100的守江山的活,可能为了1%的增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储备会有所下降,毕竟打江山需要10000人,守江山可能只要200人。大赛道的头部产品已经实现行业独角趋势,这让市场态势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市场格局定了,增长红利没了。
比如生鲜电商的十荟团、同程生活,一旦美团和多多买菜占据市场主导位置,用户逐步有了自己的主力消费平台,产品发展就进入了平台期。此刻在做增长,极少是做纯新用户的挖掘,更多是挖掘其他平台的老用户,这个成本和难度更大。
这也意味着,在下个技术更新(蓝海)出现之前,市场对新消费类产品的需求会减弱。与其和市场独角兽去做竞争,不如去其他更有发展的行业公司。
2. 不去已经在行业势力面下滑的企业或本身增长乏力的新项目部门互联网市场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战场,在这个战场里,能笑到最后的都是极少数,其他大多数企业,都消逝(要么注销,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在市场中。
行业下滑导致企业需要重新转型,或者寻求其他增长点的时候。企业为了财报的稳健,就会小资本投入,建立多项目,让众多项目自行摸索,找出新的增长点后再大规模投入资金。
一旦项目未有起色,考虑到成本,会很快抛弃,另立新项目。
这个时候,产品和技术是第一个被“开刀”的。比如K12赛道的新东方,可以看到在双减后,尝试了很多项目,最后能活下来的那个,现在还未知(直播卖货销量也并不咋滴)。
互联网企业或其他部分企业,资本在乎的一是盈利营收流水,二是用户消费数据。
第一点好理解,就是看营收和支出,流水也大,说明企业强劲,增长趋势明显,可以持续投入。第二点是说,用户数据,不管是用户活跃数增长,还是用户消费活跃数增长,用户越多越活跃,也可以说明企业增长势头明显。
这就导致,一旦企业处于趋势下滑,就会寻找其他新增长点。
但,为了财务稳健,依然还是小资本投入,多项目并起,看哪个能活。比如万达,做在电商的时候,就是处于企业下降趋势,为了追求新增长点,新立项目,但是与自身基因不搭,导致失败。
3. 越垂直的产品,越值得去这里讲的垂直产品,不光是精细化运营的产品,也包括垂直领域里的开拓型产品。
垂直领域的开拓型产品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寻找新蓝海领域,现在消费型互联网产业已经到了天花板,但是产业型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多的蓝海市场。这是一个被大众忽视的地方,但却有着巨大的岗位缺口。
即便你是一位做To C的产品经理,也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最近腾讯就在招针对能源领域的产品经理,方向是电网营销2.0和加油站运营引流等方向。更不用说还有To B和To G相关的垂直领域,如果不好确定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可以先看看行业报告,企业所在行业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创始团队在该行业的资历和资源)。
- 目标|产品经理必备技能之目标管理及目标拆解
- 企业|字节跳动28岁员工猝死,企业该如何避免这类悲剧重演?
- 标签|B端决策类产品|任务中断回溯设计
- U租|小熊U租是如何炼成行业唯一“双认证”企业的?
- 智能锁|智能指纹门锁被那么多人吐槽,甚至成为了鸡肋产品,其原因为什么?
- 谷歌云|微软推出适用谷歌云的网络安全产品版本
- ssd|扩容必备!1TB SSD仅需479
- 华硕|买OLED笔记本的用户后悔了吗?华硕无畏Pro14用户评价给出答案
- 经验|我,10年 产品经理,40条经验教训
- 猝死|字节跳动28岁员工确认离世,互联网企业反内卷的正确姿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