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对于商用车本就规模不大的市场而言,成本控制、生产规模如何保证,也同样困扰着当前众多车企。当前,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主要成本差异在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驾驶人机系统。
由于,电池成本过高,所以,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差异要在15%一20%,甚至是要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新能源商用车企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等多方面资源,来支持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驾驶人机系统的研发。由此,也将带动成本的上升。
此外,商用车的大小、尺寸都有严格标准,在产品主体框架和结构上都不能改变,高度定制化会让车企的成本进一步上升,倘若不能按规上牌,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新能源商用车企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近年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产销情况,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2万辆和12.1万辆,相比2019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表现。其中,2020年,新能源货车产销量仅占比整体产销量的34.74%。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当前市场以及消费者,对现阶段的新能源商用车或是卡车的态度相对一般,这对本就不成熟的智能化、定制化趋势新能源商用车,也会造成进展程度上的阻碍。
从现在整体竞争格局而言,奇瑞商用车、吉利商用车和重庆瑞驰新能源三家新能源商用车企占据了当前市场的大多数市场份额,基本上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对于后来入局的玩家,市场竞争空间逐步压缩。差异化优势或许就成为这些玩家竞争的关键。
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工具的一场效率革命
与新能源乘用车相同的是,受限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两种车型都存在明显的瓶颈。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来说,这种瓶颈最明显的就在于里程焦虑,续航时间能有多长。截然相反的是,新能源商用车更像是一种生产工具,所考虑的因素要比乘用车来得更为全面和宽泛。这种来自电动商用车的瓶颈,不仅是里程方面的考虑,还包括载重量、运营效率等其他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用车领域的不同细分选择了不同的模式。重型卡车以及轻型卡车,这二者的区别除了在于用途、载重、续航层面的不同,更为关键的在于电池在换电、充电两种模式的改变。
尽管两种不同的模式能在续航上面提供保障,但核心还在于商用车电池的能源形式。当前,随着中国整个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主体方向,还在纯电和氢燃料技术中摇摆不定。是选择纯电形式,还是氢燃料技术,对于最后市场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但这样也意味着,在电池能源层面,对商用车企提出更大的要求,如何实现这种电池能源形式的突破,还是如同乘用车理想一般实现增程式,这背后就需要车企更多的考量。同时,实现这种能源技术上的突破,或是对效率革命的进一步提升。
另外,新能源商用车的整车初始购入成本比传统燃油车高,即便是后续用车方面用电比用油便宜,但前期购入成本的增高也会是消费者所头痛的问题。那么,对于车企来说,如何降低整车成本就是对产业链以及生产线的考量。
据介绍,智点汽车总装厂创建了中国最现代化的智能化系统生产线,可以实现5万部商用汽车全工艺流程生产制造,预估在满产状况下商用车成本费可以比领域减少5%以上。这意味着智点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的生产线以及成本上,已经实现了进一步的成本控制,对后续商用车批量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文章插图
加之,当下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带动了新能源商用车效率的提升。目前,智点汽车已经研发一套“智慧物流AI调度系统”,用于物流业务发现、车辆及货物调度、货物装载、物流监控等场景,为物流行业智慧化升级带来更多可能。
即便是当前,新能源商用车采用充电、换电两种模式,但就实际上情况而言也存在困难,需要面对有钱却充/换不上电的问题。换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匮乏,仍然制约着新能源商用车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表现。
如此推演,当前情况下,电动商用车的驱动因素或许只存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与早期新能源乘用车一样,靠政策以及各项补贴进行推动,但这种补贴以及政策能带来多大的效果。或许这个答案,已经在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中印证。
来源:新工业洞察
- meb|大众MEB工厂车身车间竣工,首款新能源车型明年下半年量产投产
- 证券日报|立讯精密“果链”与新能源齐发力 拟募资135亿元加码消费电子
- 新能源|特斯拉带头搞事,17家车企掀涨价潮,销量不降反升?
- 补贴退坡|补贴政策取消,只是新能源车“雪崩”的开始?
- 智能化|野蛮生长的汽车OTA,能否演化出一条独立赛道?
- 新能源汽车|一边裁员、一边招新,2022年春招到底是不是“薛定谔”?
- 补贴|补贴政策取消,只是新能源车"雪崩"的开始?
- 新能源汽车|发改委称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将于年底终止
- 老兵基因:威马智能化时代的“命门”
- 车企|只有车企巨头才配用新能源专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