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不再杀时间,才是新茶饮和海底捞的致命问题

奈雪|不再杀时间,才是新茶饮和海底捞的致命问题
文章插图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作者:赵晋杰 刘星志
借助排队爆火出圈的新茶饮,正在集体失速,问题可能恰恰出在新茶饮将排队当作问题而非优势。用规模来解决排队“问题”,不但在消解新茶饮的势头,而且有可能将他们拖入深渊。
奈雪的茶发布盈利警戒,在2020年经调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2021年再度陷入净亏损泥潭,亏损额度为约1.35亿元-1.65亿元。喜茶2022春节过后被媒体曝出大规模裁员消息,用以缩减人力开支以改善财务报表,为下一步上市IPO铺路。茶颜悦色去年12月也被曝出大范围关店和变相降薪消息……
造成新茶饮当前困境的原因,除了疫情影响之外,都离不开更重要的一条——门店扩张导致客流稀释,所造成的门店坪效比下滑。久谦咨询中台数据显示,从2021年7月起,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坪效与店均收入开始下滑。以2021年10月份数据为例,喜茶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较7月份下滑了19%、18%;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滑了35%、32%。
在资本谋求更大商业回报的动机催动下,新茶饮纷纷讲起了“中国版星巴克”的故事,喊出了“像星巴克推广咖啡文化一样,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口号。
奈雪|不再杀时间,才是新茶饮和海底捞的致命问题
文章插图
激进派如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直接强调“空间就是奈雪的第二个产品”,对标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以当前两家的市值来看,截至2月21日收盘,奈雪的茶总市值120亿港元,星巴克总市值1073亿美元(约合8371亿港元),后者是前者的近70倍。
但除了在选址上无限接近星巴克外,新茶饮离成为下一个星巴克相当遥远,最大的阻碍就是文化属性的不同。与新茶饮的排队文化相对比,星巴克依赖空间文化来实现规模扩张,其“第三空间”的文化认同感早已在全球普及开来。
围绕空间文化,星巴克利用各个城市的门店空间聚拢了可观的人流,这些人流最终都成为推高星巴克门店收入的核心分子。
如果将星巴克比作微信,新茶饮则更像一款互联网工具产品,后者既缺少用户粘性,又尚未找到将用户时长所带来的流量价值最大化变现的落地途径,且还面临着用户时长降低的风险。
对一家消费企业来说,保持利润持续增长的方法无外乎两个:提升销量和提升客单价,前者对应扩张,后者则需要不断赋能品牌价值。站在互联网角度来看,品牌溢价的直观表现就是增强用户粘性,并努力提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
奈雪|不再杀时间,才是新茶饮和海底捞的致命问题】星巴克是圈占用户时间成功的典范之一。海底捞具备了成为下一个星巴克的条件:打造了线下流量入口,制造了海量用户时长,这也正是市场给海底捞4700亿港元超高市值的原因,然而海底捞并未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像一家传统火锅店一样,靠卖火锅赚钱,而不是利用用户在海底捞贡献的3+小时来提供服务并变现。这样一来,其股价暴跌超七成,当前市值回落至1042亿港元,也就并不意外了,4700亿港元的市值,对一家商业模式建立在制造和消耗用户时长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只是起点,而对一家传统火锅店来说,其商业模式显然难以成为如此高市值的“承重墙。
新茶饮也一样,如果收敛野心,安于做市值不高的餐饮企业也罢了,若想冲刺千亿市值,就必须在用户时长上下功夫,至少将自己从思维上转化成一家科技公司。看看这两年大热的新能源汽车就知道,傍上软件驱动汽车的时代机遇,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造车势力,尽管销量还不到传统车企的零头,甚至大多数都还在连年亏损,却依然能在股市上实现梦幻般的千亿、百亿美元市值,赶超一众老牌车企。
短时间内难以复制星巴克奇迹的新茶饮,不妨以海底捞为鉴,放下一味扩张求速的策略,重新拥抱起排队文化,夺回流失的用户时长。
01
排队文化从来都不是新茶饮的敌人。
从2017年喜茶进驻北京走红,到2018年茶颜悦色从长沙出圈,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开来的排队文化,成为各式新茶饮品牌快速崛起的共通密码。
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局面,新茶饮开始聚焦于提效扩店。但在急剧扩张面前,新茶饮不可避免会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规模效应与排队文化的悖论。门店规模上去了,产能问题解决了,但由排队文化带来的滚雪球营销效应开始消退。
二是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不成正比。门店规模增多后,用户购买效率得到提升,整体营收提高了,但单个用户贡献的利润并没有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