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四巨头,才意识到不妙,正式分为两个派系应对危机。
“作为派”的松下、三菱通过拓展低端产品线,与中国本土品牌展开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
从上帝视角来看,松下和三菱的策略转换不可能成功,因为缺少了低端市场最关键的制胜法宝——销售渠道。没有渠道,难以接头下游厂商,研发能力再强也无用武之地。而降价策略更是改变了用户心智,日系伺服的定位本属高端,降价不仅拉低自身品牌形象,与中国本土品牌打价格战的做法,实属吃力不讨好。
结果也是注定的,松下和三菱的市场份额不增反减:2016年,松下在中国的市占率17.5%,三菱15.5%,而推出低端产品后的2018年,双双下跌4%。
但是,作为派在低端市场进取失败,并不代表其策略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熟悉中国市场的松下和三菱,也许有着另一层“远见”——
中国工业设备跃进式的发展实在太过惊人。
从2010年中国出现“新兴设备产业”概念开始,短短7、8年时间,以本土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代表,很多厂商利用政策扶持,积极研发、并购,迅速拉近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进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设备、锂电设备随着国内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已在多轴化进程上赶超外资设备。
可以这样说:中国新兴设备市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弊病固然存在,但低端品牌向高端进化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对于作为派来说,很难不“远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今天排队等货的弱势甲方,很可能就是明天的金主爸爸。因此宁愿自降身段,也要打入低端市场。
与之相对应的,是存有“偏见”的不作为派,需要先说明的是,不作为派并非真的不作为。
提倡“技术立社”的安川,和以一己之力开创工业4.0的西门子,在2017年面对自家伺服电机业务在中国市场逐渐收缩的情况时,仍然坚定相信原先“寡头领导、金字塔结构”的市场理论。
具体表现是:安川作为唯一没有在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冲击下降价的外资品牌,基本放弃低端市场竞争,转而固守高端设备领域,研发和销售都为此服务;
而西门子虽然推出中低端的V90系列伺服电机,但主要还是为了配合中国爆发的新兴设备工厂的上位系统使用。
这并非因为安川和西门子缺乏远见。事实上,深度参与中国制造业的安川和西门子,同样感受到中国设备从粗放到精密化的趋势。但就此得出的结论,却与松下和三菱不同:
未来的中国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时,终将抛弃性能不够完善的核心部件,因此着力于高端产品、上位系统,就等于把握住未来。
远见是有了,但其中却包含着偏见。“性能不够完善的核心部件”,显然指的是中国本土品牌的伺服产品。
虽然都是卖货,但安川和西门子对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帮助,远大于松下和三菱:
安川对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可以说“倾囊相授”,不仅技术上任由模仿,甚至连中国的伺服电机标准,都是以安川的标准起稿;
西门子则为中国工厂搭建“整厂整线”方案,在国内中、大型PLC项目中,有着接近一半的市占率。
然而,技术任君采撷的态度背后,其实暗含的是另一种外资品牌优越感——技术可以随便模仿,甚至欢迎模仿,带来的后果,是安川和西门子将始终领先一步,而只要有这一步存在,中国本土伺服品牌的产品,将永远都只是“性能不够完善的核心部件”。
如同作为派错误低估了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在低端市场的统治力,不作为派虽然远见更深一层,布局更远一步,但还是疏漏了关键的一点:中国设备向产线化迭代的速度。
中国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产业链闭环。如半导体、光伏、锂电厂商,无一例外都在向前后段工序扩张产线,对于小型PLC的需求量激增。
而本土伺服品牌上探至PLC领域的企业,也因此得以发力。2019年,中国本土PLC头部企业,汇川、信捷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一年后上涨至13%,市场份额已超过西门子的三分之一。
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应对市场变局的能力、顺杆向上爬的做法,已经触碰到安川和西门子的底线。要知道,工控圈,它的确就是一个圈——占据上位系统后,对需要向上兼容的伺服电机自然就有了一定排他权,也就真正从源头打开了市场。
文章插图
接线PLC控制面板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安川和西门子也失去了原本垂钓者式的淡定,不作为派开始作为。
- 箱体|专注温控相变技术产品研发,纯钧一年完成三轮融资
- 王坚|欧美奢侈品品牌:中国消费者变了
- 5G|无线基站是美国10倍,网速达美国4倍,美媒感叹:中国5G远超美国
- 中国|从冬奥看中国科技:漫天塞地物联网
- 相机|Sony的无反相机技术,的确有很多领先之处,五轴防抖也是亮点
- ideahub|国人喜出望外!新一轮爆发或将开启,中国科技产品集成众多创新技术领先国际
- 特斯拉|拿下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大众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 美国|谷歌前CEO:5G比赛,美国“远远落后”中国
-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美国AT&T将实施网络调整
- 咪咕|王濛是一条河,流过中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