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里的本土品牌,与其叫做企业,不如称之为工厂;而企业家更多扮演的也是厂长角色——对自己的“工厂”一言而决,如臂使指,主导战略就是做大企业,发展方向就是扩产卖货,占领市场,进而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
这种看似不符合主流商业逻辑、商业信条的经营方式,正好是类似安川、西门子,这些已进入经理人运转下的百年外资的“克星”——面对机会,工厂随着厂长一声令下,就能立刻转变销售策略、转变生产方向;而外资企业,反应往往要滞后许多。
或许,一部分中国企业狼性的追逐,看起来不那么优雅;又或许,其中的差异来自于中国工业化进程更晚的起步。
但对于有着所有工业门类,却在很多核心技术、材料上被卡脖子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包圆产业链是个朴素而又迫切的需求,而这样的中国企业,正是最为契合的搭档。
换句话说,在中国制造业的BGM里,没人能打赢中国企业。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 箱体|专注温控相变技术产品研发,纯钧一年完成三轮融资
- 王坚|欧美奢侈品品牌:中国消费者变了
- 5G|无线基站是美国10倍,网速达美国4倍,美媒感叹:中国5G远超美国
- 中国|从冬奥看中国科技:漫天塞地物联网
- 相机|Sony的无反相机技术,的确有很多领先之处,五轴防抖也是亮点
- ideahub|国人喜出望外!新一轮爆发或将开启,中国科技产品集成众多创新技术领先国际
- 特斯拉|拿下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大众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 美国|谷歌前CEO:5G比赛,美国“远远落后”中国
-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美国AT&T将实施网络调整
- 咪咕|王濛是一条河,流过中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