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金牌论|谷爱凌终结“后刘翔时代”?( 三 )


这也是为什么,品牌方开始试图追求为每个消费者呈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与气质。未来的代言营销肯定不再只是单纯引流、转化再带动销售,而是将品牌调性与代言人气质结合起来,形成带有情感、个性的营销触点,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品牌形象。
也就意味着,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公众影响力以及社交媒体资产都将转化为品牌的营销动力。而当运动员脱离“唯金牌论”的枷锁后,他们的商业价值将变得更加感性和具象,从而帮助品牌更好地被大众所熟知并接受。
东京奥运会,“杨倩的珍珠美甲”、“马龙比心“等话题热度一直高居不下,而此次冬奥会,“谷爱凌咬完金牌吃包子”、“王濛解说”也相继出圈。对于大众而言,除了能观看惊心动魄的比赛,还能捕捉到运动员的B面。
自此,运动员不再像流量明星一样,都是脸谱化且没有情感的代言工具,而是一个充满故事的立体形象,帮助完成更好的品牌沟通。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曾表示:“与一本正经地夸赞相比,这种被认可的方式更真实、更接地气。”
由于运动赛事的周期性,以及运动员身份的特殊性,体育营销注定是一个需要长周期耕耘的事业,而非一次性签约的短周期动作。这就需要品牌方们认真思考和规划——在这段营销周期内,究竟该制定什么样的打法。从传统的平面/视频广告,让代言人出席站台品牌活动,到如今微博推广、微电影、各类隐藏预售,无论营销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质目标都是将代言营销的资源进行更好地整合。
唯金牌论|谷爱凌终结“后刘翔时代”?
文章插图
刘翔退役宣言中唯一提到的品牌是NIKE,图片来源NIKE媒体中心
体育运动员常有,但“谷爱凌们”不常有。如何在代言扎堆的运动员身上,成为被大众记住并决定购买的品牌,成为了品牌方最为关心的事情。
营销专家杰克·特劳特曾总结过营销行业一个经典现象:因为用户的心智容量有限,能记住的品牌只有少数几个,甚至是排名靠前的某一个。而按照谷爱凌签约的将近30家品牌方来看,注定会有不少品牌被淹没在其中。
随着年轻一代的运动员陆续登场,他们充满年轻、个性的动作和形象通过社交媒体得到了更大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共情。而这也是“唯金牌论”被打破,中国运动员解开金牌枷锁的伊始。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运动员个人IP与大众之间的这种情感链接,能够帮助运动员跳脱出过去单一体育圈,为品牌方进行代言人决策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回归代言营销来谈,真正该被大众追随的明星,或许也将被重新定义。未来,消费者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领袖,品牌方如何完成品牌沟通,已经能从这些运动员身上看到答案。正如谷爱凌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提到:“我不想做一个偶像,我希望能给女孩们做榜样,让她们觉得谷爱凌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我想和她们一起努力。”
-